2011年我国召回缺陷汽车182万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就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之时,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汽车召回的最新统计结果,2011年,我国召回缺陷汽车突破180万辆,为历年最高,同比增长高达55%。
从政府、企业到消费者,实施已逾七年的召回制度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召回数字的对比和分析,我们看到这项制度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消费者信心随召回数量共同增长
2011年,我国共计实施汽车召回85次,召回车辆总数182.75万辆。其中,广汽本田以总量超过75万辆的召回数量排在榜首。
2004年10月,由国家质检总局等联合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宣告了我国以汽车召回为代表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正式诞生。到2011年底,我国共实施420次汽车召回,累计召回车辆超过620万辆,相当于每天召回2300多辆。
召回起数呈现出递增的态势。2004年我国共实施召回10次,2005年增加到27次,2006年达40次,2007年为31次,2008年达48次,2009年为56次,2010年增长到了124次,2011年有所回落,达85次。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的召回起数虽然低于2010年的124次,但召回的汽车数量比2010年多了60多万辆。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陈飞说,刚开始,消费者对召回很陌生,认为召回就是简单的退货,经过七年多的“磨合”,如今消费者对召回的态度也由过去的“将信将疑”变成了“支持认可”。最近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当爱车处于召回范围内时,73.5%的消费者表示理解,并增强了对该品牌的信心,只有18.9%的有车族因此而降低了信心。
另一方面,汽车企业也不再把召回视为洪水猛兽,而是把召回视作一种企业责任。而召回也没有影响其品牌信誉度,很多实施召回的企业产品销量在提高,赢得了更好的口碑。
国内制造商的召回意识有待加强
2011年累计召回数量排在前十位的汽车制造商分别为广汽本田、上海通用、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现代、神龙汽车、斯巴鲁、东风本田、天津一汽丰田、克莱斯勒和马自达。
其中,2011年8月,广汽本田由于动力传动系统存在缺陷,召回了部分雅阁、奥德赛轿车,总量超过75万辆,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召回数量最大的一次召回行动。
回顾七年,召回的汽车数量也呈现增长的态势。2004年和2006年都达到30万辆以上,2005年在召回起数增长的情况下,召回数量却出现明显下降,原因是长安铃木曾在上一年召回15万辆奥拓车辆,拉升了当年的召回数量,而2005年以进口汽车召回为主,召回起数虽大幅增加,但召回数量较少,全年最大的一起召回仅涉及1.8万辆。
2007年,受广州本田连续三次共计52万辆汽车召回行动的影响,召回车辆数创下新高。2008年,一汽大众近18万辆奥迪因点火线圈隐患被召回,拉升了召回的数量。2009年,天津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因电动车窗缺陷分别召回了28.1万辆和40.7万辆,使当年汽车召回的数量突破100万辆。2010年,长安福特马自达和天津一汽丰田分别召回23.66万辆和13.42万辆,也使当年的召回数达到118万余辆。
业内人士指出,从这些数据来看,国外制造商受本国法律环境和产品安全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能够积极主动实施召回。而国内制造商以召回方式消除产品缺陷的意识有待加强。
缺陷调查离不开消费者积极参与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统计,七年多来,这个中心共开展了百余次缺陷调查,在实施的400余起召回中,有30%左右是“受影响召回”。仅2008年的九次汽车缺陷调查,就召回汽车近43万辆,占当年召回汽车数量的80%。
据介绍,“受影响召回”是指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缺陷调查下,制造商被动实施的召回;主动召回是制造商发现缺陷存在,主动向政府报告并采取的召回,政府未采取任何形式的干预和调查。从表面上看,召回是由企业主动实施的,但事实上,不少是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深入调查,并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厂商才承认问题,最终实施召回的。
专家指出,受影响的召回次数和数量及其所占比重是评价一个国家汽车召回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汽车制造商召回主动性的关键因素。
陈飞说,中心不断收集大量有关汽车质量安全的信息,包括接听投诉电话及处理网络投诉,这是缺陷调查的重要线索,因为消费者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厂家在产品设计、生产阶段发现不了的问题,大量的缺陷调查都是因为消费者的投诉而启动的。
在美国,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有22%的召回行动是其调查的项目,即“受影 响 召 回 ” , 但 召 回 车 辆 数 占 到 总 数 量 的57%。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受影响召回”案例进行分析后指出,政府调查所引发的召回虽然次数较少,但召回影响的范围很广,缺陷的风险水平很高,甚至已发生大量事故和个别伤害案件;制造商主动报告的召回行动,次数较多,但往往召回车辆数不高,风险水平一般较低,很少发生事故和伤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