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市公司金融乱象愈演愈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04:01 来源: 信息时报

  

上市公司金融乱象愈演愈烈

  受困非法集资案 深陷担保链条中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昨日新华制药警示风险,其6000多万欠款可能有去无回,成为山东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受牵连的首家上市公司;而三个月前齐能化工吸收民间资金50亿,也引发ST长信、ST天宏两家公司相关股份被冻结。种种迹象表明,在这场蔓延了一年多的民间借贷乱象中,上市公司“涉水”已然越来越深。

  2011年年报中透露出的信息显示,无论是担保额、借款额还是同比均成倍增长。业界呼吁,监管部门应尽快对上市公司已经发生的危险资金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等到事后才公告无疑将是对投资者的坑害。

  对于一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有2751.13万元的公司来说,有6073.17万元欠款很可能无法收回是个什么概念?新华制药目前正面临着如此问题。新华制药昨日公告称,由于客户山东济南欣康祺医药公司资金链断裂,可能对公司资金回笼产生较大影响,而截至目前,欣康祺及其关联方尚欠新华制药6073.17万元。 这也是山东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受牵连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2月29日,山东警方公布了省内五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典型案件,其中山东欣康祺医药公司的涉案金额仅次于青岛齐能化工排在第二位。据称,从2010年8月开始,山东欣康祺以2.5%~4%的月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近10亿元,目前总经理徐新国、徐国营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案发后潜逃,警方正在全力追捕。

  新华制药表示,在获悉山东欣康祺的情况后,公司已采取必要法律手段进行财产保全,但受其影响,“公司可能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经初步估算,损失不会导致本公司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度下降50%。”

  让投资者担忧的是,新华制药自身的资金情况并不富裕。公司去年三季报中并未公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但根据去年中报来看,其手上现金仅有2751.13万元,仅是这笔可能“坏账”的45.30%。2011年12月30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华鲁控股慷慨地提供了中期票据募集资金中的5亿元给新华制药使用,用于归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及公司“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

  无独有偶,在山东五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典型案件中名列首位的齐能化工,则与另外两家上市公司ST长信、ST天宏关系匪浅。齐能化工因“举牌”ST长信并声称要借壳上市而为市场所了解,在资本市场不断出没的齐能化工在各种宣传中大肆吹嘘自己的实力,并贴上“拟上市公司”标签。谁知2011年12月下旬,齐能化工曝出“吸收民间资金总额或达50亿元、涉及上万人”的非法集资案,其后,ST长信、ST天宏相继发布公告,齐能化工及其关联方目前仍持有两公司各5%左右的流通股,只是股权在3个月前就已被冻结,要到2013年12月才能解冻。

  更多潜伏风险逐渐浮出水面

  短短3个月间,3家上市公司相继卷入了“非法集资”的漩涡。这场从山东蔓延到全国的打击“非法集资案”还将波及到哪些上市公司、产生多大影响,目前恐怕还难以下结论。但无可争议的事实是,相比上述已经曝露出来的风险,还有更多的潜在风险在等待着上市公司。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担保业的恐慌情绪就在河南一再出现,最新的案例则出在郑州铝业身上。这家公司近日被曝出负债高达25亿元,严重资不抵债,更麻烦的是,欠款中有18.6亿来自民间,郑州铝业需要支付36%~108%的年化利率。自2011年10月开始,郑州铝业已停止偿还贷款支付利息,30多家公司因此被深度套牢。

  随着郑州铝业的债务违约风波持续发酵,深陷其中的上市公司名单也被一次次拉长。首先出现在郑州铝业向银行的借款名单中的是多氟多,迄今为止郑州铝业为多氟多借款担保2000万元,而多氟多也为郑州铝业银行借款担保2500万元。奇怪的是,其最后一笔担保时间发生在2011年11月5日,此时郑州铝业已然事发。对此多氟多近日连发数条公告,先是声称正在积极与郑州铝业、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河南鸽瑞进行沟通“争取妥善处理”;此后又将2011年净利润从之前的“同期增长80%~130%”调降至“60%~90%”,修正原因为“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决定对相关担保事项确认预计负债和营业外支出”。

  郑铝风波至此并未戛然而止,又一家上市公司太龙药业被卷入其中。太龙药业大股东郑州众生实业,为郑州铝业一笔1500万元的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然而郑州铝业至今未能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最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众生集团对这笔贷款承担连带责任的判决,一旦郑州铝业还不上,众生集团将不得不“代偿”。被传卷入其中的还有豫金刚石、上海辅仁以及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河南鸽瑞等。万幸的是,与齐能化工、山东欣康祺相比,郑州铝业属于“国字头”的实体制造企业,最新消息称,郑州方面正全力推进郑州铝业的债务重组,这成为所有牵涉其中公司的唯一希望。

  此外,还有部分公司资金境况也颇为严峻。自去年年中被曝违规担保以来,ST海龙潜藏多年的资金“窟窿”一步步被揭开,如今几乎每隔半个月就会公告新增逾期贷款1亿多元。从ST海龙昨日公告来看,3月2日至3月12日新增逾期贷款1.49亿元,逾期贷款总计高达7.21亿元,同时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占其净资产比重甚至超过了25倍,偿债诉讼也不断袭来。如今距4月15日“11海龙CP01”短融债本息兑付已不到一个月时间,公司全体债权人的名单已逐渐被揭开。其中涉及到的就包括新农开发,根据公司近日公告,山东海龙尚欠2.53亿元未偿还,但从既有公告表述看,尚难看出对海龙的债权已经执行或回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直比较平静的广东担保业本周也发生“地震”。有消息称,由于挪用资金17亿元,华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包括董事长陈奕标在内的五名高管,因涉嫌非法贷款于周二凌晨被广州经侦部门刑事拘留。此事件是否也会波及到上市公司?或将成为市场的下一个关注焦点。

  业界呼吁监管部门全面摸查

  不难发现,在这场蔓延了一年多的民间借贷乱象中,上市公司“涉水”越来越深。据wind资讯统计,在目前公布年报的482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共计担保发生额106.82亿元,相比2010年的39.06亿元增长1.73倍。同时,2011年违规担保总额共计6678.95万元,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还是零。其中去年成功借壳ST世纪光华上市的恒逸石化名列担保发生额榜首,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9.20亿元,但对外担保额就有22.88亿元。此外,ST兰光、厦工股份等公司的对外担保额也均在10亿元以上。

  不仅仅是对外担保额成倍增长,今年来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量也激增2倍多。上市公司的无度、混乱担保、贷款带来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与担忧。

  不容忽视的是,多数上市公司的高额担保与业绩滑坡相伴。如预计2011年亏损加剧约为1.75亿元的美利纸业,公司目前对外担保总额为3.38亿元,其中预期担保额为2.26亿元;同样出现担保逾期的太工天成已经连亏两年,预计2011年亏损还将延续。上市公司担保风险一旦暴露不但造成商业银行贷款出现风险敞口,更重要的是给股民造成巨大损失。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日前建议,监管部门应尽快对上市公司已经发生的各种担保、借款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摸清风险状况并及时向市场公开披露,特别是勒令没有披露的上市公司尽快披露详情,以免不知情的投资者受到坑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