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已入深水区 政改应与经改配合呼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23:15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政策不能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的各项改革事业会继续前进,绝不会中断。”1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的90名境外代表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表达了中国不畏艰难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
在此前的“两会”答记者问上,温家宝强调中国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因此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开放这条路来解决,而体制不是孤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和呼应。”20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继续深入推进改革的大局已定,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大势所趋。
好机制内生好结构
与深化体制改革是今年“两会”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一样,在紧随“两会”之后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仍是焦点话题。除了温家宝坚定改革开放不变的表述外,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转型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目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我们将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
“高层坚定的改革决心,既有外因也有内因。”2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陈昌盛对导报记者表示,虽然美、日等国的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欧债危机也有所缓解,“但全球经济还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中,各国的经济复苏都在曲折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这是2012年世界经济的现实图景。如何既保持短期宏观经济稳定,同时又推动深层结构改革,成为摆在全球经济面前的共同问题。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实时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将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的关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20美元,成功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
但前面是陷阱还是坦途?
在陈昌盛看来,虽然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还在,如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还蕴藏着较大发展空间,但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的基本面正逐步发生改变———适龄劳动人口峰值临近,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加,原体制改革释放的红利递减,经济增长将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负面效应,正冲击着我国的宏观管理能力。在国内,体制扭曲和成本上升压力并存,通胀风险挥之不去,财政金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隐忧。
“调结构的目的不是刻意去改变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而是要消除扭曲性的资源配置和制度激励,真正激发经济内在的活力和创新动力,释放潜在的发展空间;真正让每个企业都平等获取资源,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真正让每个人都有均等的发展机会,都有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梦想和价值的希望。”陈昌盛说,好的结构是好的机制内生的结果,调结构的根本手段是改革开放。
要改变一些人的既得利益
但调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
“先易后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好改的都改了,现在到了深水区。”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跃奎教授对导报记者坦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难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紧密相关,“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期,需要政治体制改革配合、呼应。”
“体制不是孤立的,只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推进或缓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对导报记者表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大势所趋。
李义平认为,目前政府控制很多资源和市场经济交换的模式,以及根据计划经济管理社会的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甚至阻碍了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成为“四不像”。
同时,改革走到今天,一些人在已有的改革中成为既得利益者。过去曾经是改革的推动者,今天则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因此,随着改革的进行,阻力也将越来越大。要继续推进改革,就要改变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比如说对垄断行业的改革、资源价格的改革以及政府管理职能的改变等。
“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温家宝毫不讳言。
“经济体制改革错了可以纠正,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不同,必须稳妥才行。”在刘跃奎看来,政治体制改革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实行党政分开,改革政府工作结构,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解决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必须审慎、慎重,要在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