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把“爱劳动”作为核心价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高初建

  据《长江商报》报道,近日,湖北十堰一名不愿工作的男子被发现死在家中。该男子名叫王小林,是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第一个大学生。报道称,王小林毕业后放弃工作独自居住家中14年,不做事甚至不愿做饭,最终被人发现“宅”死家中,疑是饿死。

  一位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不缺粮食的农村,居然会“饿死”在家中,这无疑是个悲剧。然而比悲剧更为悲惨的是,他竟然是“宅”在家里死的。

  “宅”,是从“宅男”的意义是引申转化而来的。“宅男”这个概念由日本“御宅族”起源,经过台湾“加工”,有了特定的含义。一般意义上,“宅男”是指沉溺于电脑、动漫等游戏,不善与人沟通,畏惧社会压力,因而采取躲避生活的态度的某些人。此类“宅男”在城市里虽然有也不多见,如今难道连农村里也有了吗?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个劳动力极为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可以作为劳动要素,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市场中。但是,近年来随着“80-90”一代人逐渐进入劳动市场,一些新问题出现了。其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一些年轻人根本不爱劳动。一位小老板说,他的厂里有个女孩子是仓库保管员。这个保管员对工作毫无兴趣,每天一上班就掏出手机玩游戏。为了不让领导发现,她一上午能去十几次厕所,躲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像这个女孩子一样,如今一些年轻人在选择就业时既要求收入要高,待遇要好,同时又要求工作不能太累。事实上,在所谓“招工难”、“用工荒”的背后,不能不说存在着新一代年轻劳动者厌恶劳动的现象。

  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是勤劳,能吃苦。几千年辉煌的农耕文明,离不开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的热爱。在刘巧儿自己找婆家的那个时代,“爱劳动”与“爱学习”一样是主要的择偶标准。改革开放之后,“劳动致富”是最鼓舞人的口号,无数中国人勤奋创业,埋头苦干,不惜流血流汗,终于初步迈上小康之路。可惜的是,仅仅一代人的时间,有的人刚刚富裕一点,很多人还远未富裕,居然有不少人厌恶劳动了,居然有农村青年饿死在家中了。

  王小林之死,可以分析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在他的家庭教育中,缺乏独立意识培养,让他把家庭当做可供其“宅”的地方。其次,我们的学校教育缺乏人格意识塑造,造成一些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复杂的社会,经不起刺激,容易产生扭曲的心态、变异的心理,进而不以不劳而获为耻,反以游手好闲为荣。而说到根本,应该说是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在不少人看来,财富和拥有财富的精英值得尊重,创造财富的劳动和劳动者却默默无闻。财富与劳动当然不对立,但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却没人去说。结果,对劳动的尊重成为空话,“老黄牛精神”虽好,终不如“宝马”神气。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年轻人的选择的确不易。

  中国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包括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需要越来越多有文化的劳动者。然而,中国长远持久的发展,真正需要的是热爱劳动,肯于并善于用劳动创造财富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