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托起商业品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杜鹃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对购物的需求更显挑剔,商品价格只是影响购物场所选择的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具有特色的购物环境。这为商业项目提出了新的经营课题。记者注意到,蓝色港湾利用朝阳独特的商务氛围,三届灯光节都与朝阳区时尚消费节同期开幕,吸引了足够的目光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北京虽然没有雪景,但人们记住了璀璨灯光织就的景色。2010年12月17日,由上千个海洋生物、海底景观为素材组成的13万平方米的灯光秀点亮了蓝色港湾的夜空,这也拉开了蓝色港湾第三届灯光节的序幕。与前两届不同,本届灯光节更加强调与游客的互动活动,同时,蓝色港湾项目的千余家零售品牌、60余家餐饮店以及影院、滑冰场、酒吧等联手推出了各种灯光节主题促销以及派对活动。
让半开放式购物中心克服季候原因不再有淡季,这是蓝色港湾两年前创办灯光节设定的目标。如今,当北京的冬季消费者越来越愿意聚拢在朝阳公园湖畔时,蓝色港湾正在向着这个目标越来越近。统计显示,在为期两个半月的第三届蓝色港湾灯光节里,实现了400万人的客流、超过7亿元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
灯光创意打破营销瓶颈
“第三届灯光节是一个转折点。”蓝色港湾市场总监宋嵃知如此评价本届灯光节。她介绍,本届蓝色港湾灯光节不仅更具艺术性、创造性和整体性,还带动了周边商圈对灯光夜景的塑造,统一的格调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
其实,打造灯光节的创意来自蓝色港湾独特的欧式建筑和半开放式的购物休闲模式。如何在北京冬季的刺骨寒风中继续留住消费者?蓝色港湾管理团队通过到各地考察、与地产和商业专家研讨推出了灯光节活动,意在化解蓝色港湾硬件设施在冬季遇到的“寒流”。第三届灯光节在前两届的基础上,给蓝色港湾带来的客流和销售额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打破了半开放式购物环境存在的瓶颈。
客流增多后,消费者在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加强了蓝色港湾与周边电影院、健身会所、写字楼等商家的互动性,5公里半径内的商业氛围全部都被激活。这也是蓝色港湾借灯光节扩大自身影响力后,给所在区域带来的一个意外收获。
据悉,目前蓝色港湾第四届灯光节已开始筹划,蓝色港湾的一些会员以及国外设计团队主动要求加盟创意队伍,灯光节的合作企业和品牌也将更加多样。
给消费者创造消费附加值
近年来,北京商业设施不断完善,但是商家好像陷入一个怪圈:靠打折保住销售额,但是利润却越来越薄。这是因为百货、超市等各业态商家的品牌构成大同小异,为留住顾客,多数商家频繁运用打折、特价等促销手段。而各商家常年打折不仅没有提升顾客忠诚度,反而暴露出流通渠道运营中的各种不足,传统的联营扣点模式质疑声不断。
早在2004年蓝色港湾提出Lifestyle商业模式时,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万文英就针对这种创新理念指出,“北京商业应该走出打折、送礼的泥潭,向创新方向发展,推动北京商业的升级”。而蓝色港湾背靠朝阳公园、以水景为支持、清一色欧式建筑等难以复制的环境占有绝佳的“地利”条件,在开业之初被寄予厚望。
“前两天过生日在蓝色港湾一家餐厅吃的饭,格调不错,坐在靠窗的位置,还可以看灯,既满足了胃口还养眼。”网友憨子是蓝色港湾的常客,灯光节期间,她更经常与朋友在此约会看夜景。她还提醒,如果要在蓝色港湾选个好位置吃晚餐看灯景,一定要赶早去,否则要排队的。
所以,消费附加值的多少也就成为赢得顾客的利器,蓝色港湾的灯光节无疑就是传统营销基础上给顾客创造的消费附加值。而灯光节也成就了蓝色港湾独特的文化气质,国际化氛围浓郁的麦子店地区也因为灯光节倍添活力和色彩。
创新推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
去年12月初发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的要求。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表示,不仅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创新,服务包括商业服务也要创新。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北京商业企业推出的各类创新型服务以及商品等,正是“北京创造”的具体体现。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对购物的需求更显挑剔,商品价格只是影响购物场所选择的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具有特色的购物环境。这为商业项目提出了新的经营课题。记者注意到,蓝色港湾利用北京朝阳独特的商务氛围,三届灯光节都与朝阳区时尚消费节同期开幕,吸引了足够的目光。
蓝色港湾灯光节的举办给北京的购物中心项目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让蓝色港湾在消费者的心中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购物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休闲娱乐场所。
业内专家认为,在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打造“北京服务”品牌的进程下,传统的价格战对消费的拉动效应正在逐年递减,通过商业文化特色树立品牌,将是未来商业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向,谁能率先树立自己独有的商业文化,并建立与之相符的特色服务体系,谁就将在未来的竞争中产生区域聚拢效应,成为一个区域的商业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