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原油期货今冬明春或推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1: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张竞怡

  除交割标的外,计价方式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外资石油公司更倾向于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但以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将使原油期货成为准外汇期货,国内石油企业需面对汇率风险”

  本周,拥有超过25年全球衍生品市场交易和能源研究经验的美国洲际交易所(ICE)欧洲期货所市场开发总监Mike Davis异常忙碌,3月22日在广州参加完由广东油气商会、广东省石油学会举办的“国际原油期货论坛”就马不停蹄地飞赴上海,在3月23日出席一个石油研讨会,为众多与石油勘探、石油贸易相关的企业人士、期货业人士讲授原油期货交割清算、市场设计、衍生品开发等知识。

  Mike Davis忙碌的工作行程正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紧锣密鼓筹备原油期货的一个侧面写照。

  原油期货已迫在眉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4.54亿吨,同比增长3.3%。同时,中国2011年原油进口依存度增至57%,同比高出1.32个百分点。专业机构和专家都预计,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继续攀升。

  遗憾的是,一直以来,中国由于没有原油期货市场,大庆生产的原油挂靠印尼米纳斯原油定价,胜利、大港原油挂靠印尼辛塔中质原油定价,渤海原油挂靠印尼杜里原油定价。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以洲际交易所(ICE)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

  在国内定价缺失的背景下,应对国际油价波动,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也日益上升,原油期货推出迫在眉睫。

  制度设计涉利益博弈

  “目前,上报的方案有很多,也征求了大型石油企业、期货公司等相关机构的意见,但在原油期货制度设计上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斟酌,目前难有统一说法。”一位参与原油期货合约制度设计的期货公司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

  据了解,争论的焦点首先在交割标的。三大石油公司倾向于在自己的平台上做大原油期货,以国内油种如大庆油田或胜利油田所产原油品种为交割标的。不过,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用国内油种作为交割标的可以扩大定价影响力,符合国内石油企业利益,但这并不符合中国原油进口国的实际情况。”

  “除交割标的外,计价方式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外资石油公司更倾向于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但以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将使原油期货成为准外汇期货,国内石油企业需面对汇率风险。但如果依国内石油企业之见以人民币计价,由于中国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利率也尚未市场化,参与期货交易、交割的境外投资者必须先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支付保证金,这让他们除了要承担价格波动风险外,还要承担利率和汇率波动风险。”

  推出时间或比预期晚

  今年全国两会之前,一位消息人士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中央对原油期货的研发非常重视,已经定了最后期限,希望今年‘十一’长假前能够推出。”但3月8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参加全国政协界别联组讨论后表示,原油期货需要花更长时间来准备。

  期货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前来看,诸多方案设计细节还需要斟酌。“原油期货不像其他期货品种,是个大品种,制度设计牵涉范围较广,需要时间来准备。”东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林慧说。

  北京工商大学期货证券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原油期货可能在今冬明春推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