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弥合监管方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1:3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宇晨

  跟CPI指数与老百姓实际的物价消费感受之间的差异一样,人们对油价的态度往往也从自己切身的消费感受出发。单纯看油价水平,中国在世界上或处于中游,似乎与中国位列世界第二的GDP水平十分相称,然而,以反映人们实际收入水平的人均GDP与油价之比来看,中国便拔地而起,高高矗立,这也难免让直接为油价买单的人们心生“高处不胜寒”之感了。

  然而,相比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士对油价上调的态度似乎也理直气壮:考虑到居民的消费承受能力,此次相应延缓了调价的时间,且还少调了100元。

  为何监管层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如此大的交流的“鸿沟”?

  近8年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 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平均值,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以更好地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并保证炼厂一定的利润,从而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

  按照这一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受伊朗核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2月下旬和3月上旬,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已超过10%。如果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涨幅,此次调价幅度应在每吨700元左右。

  然而,作为企业生产、居民消费不可或缺的资源产品,油价的高低涨跌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是否应更多地考虑中国自身的产业发展状况与居民消费能力?这不仅关乎居民出行及货运、出租、物流企业的成本,也关乎对汽车及相关交通工具消费力,从而关系到我国促消费的战略。此外,与节能、环保也有直接关联。

  从国际上来看,不同国家在成品油价格方面都体现了对本国实际情况的考虑。例如委内瑞拉,由于产油量高,政府便鼓励汽柴油消费,未有设立增值税和消费税,汽油价因而“比水还便宜”;而在产油量相当的 挪威,政府注重环保,成品油价格中税率高达70%,平均油价达到13元/升的水平,几乎为委内瑞拉的60倍。而在印尼,政府长期对国内燃油实行补贴政策,从而使其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

  诚然,成品油价格牵涉多重利益方,定价机制也因此显得错综复杂。在提高炼厂积极性、保障国内石油需求的同时,发改委也表示,对种粮农民、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给予补贴,并对出租车运价调整前给予临时补贴。但是,是否能考虑其他同样受到调价压力的行业,合理扩大补贴的范围?在各个链条上和成品油利益分配上,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调价机制能否朝着更为市场化、更为透明的方向进一步改善?唯有将硬性的定价机制与国内实际状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顺价格关系,也才能弥合监管方与消费者之间巨大的“鸿沟”。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动态快讯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