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张英飚晒奔私:转变公募思路重仓成长股制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4 01:4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黄婷

  [ 经历了2008年的重创之后,张英飚开始反思这一风格,认为重仓要跑赢市场,只有靠挖掘优秀的个股,因此“集中持股”很重要。于是,他将产品的单只股票投资上限提高到了产品规模的20% ]

  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为什么投奔私募?

  从2007年辞去融通证券总经理助理职位投身阳光私募行业开始,景泰利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英飚已经不记得这个问题回答过多少遍了。5年了,如果留在公募基金行业,如今应该已经是“元老级”人物了吧,但在阳光私募,张英飚几经波澜,道路才刚刚开始。

  “个人选择吧。”张英飚沉思了一会,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说。

  

  “不安分”的张英飚

  一句“个人选择”道出了张英飚的个性,早在机构中,张英飚就已经是一个“不安分”分子。

  张英飚是国内A股最早的一批专业投资人之一。从1994年开始,张英飚就进入了当时的君安证券担任投资经理,在1996年~1998年大牛市期间,张英飚参与管理的资金规模就已经有60亿元之多。在君安证券与国泰证券合并之后,张英飚被调往上海资产管理总部任职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也有50亿元。

  2002年5月,张英飚进入民生证券,担任总裁助理职务,但就在其在券商的职业生涯一路坦途眼看青云直上的时候,张英飚开始萌生了转变的想法。

  “2003年正是国内公募基金开始大发展的时候,在我当时看来,公募基金行业就是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一块新大陆,也是潮流趋势所在,因此就毅然进入了公募基金行业。”张英飚说。

  2003年12月,张英飚进入了公募基金行业,在融通基金担任总裁助理,分管机构理财部和研究策划部,也兼任基金通乾的基金经理,其间更率先挖掘出30倍牛股广船国际(600685.SH)和20倍牛股中国船舶(600150.SH)。也是在这段期间,张英飚逐渐形成了个人投资理念和风格。

  在2005年A股漫长熊市尾端阶段,张英飚接到一份工作,为中国A股首批QFII——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黄河A股母基金提供组合及研究咨询服务。当时日兴资产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该基金不能低于90%的仓位。

  当时正处于熊市,2005年上证指数下跌了8.33%,但随着2006年大牛市的到来,在底部超过90%的仓位让该基金稳稳抄到了大牛市的底部,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这跟底部的高仓位有着绝对的关系。”张英飚说,这次的经历也对他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一种工具能够准确预测市场的点位,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地方是最低点,哪里是牛市的起步点。只有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时候重仓操作,才有可能在牛市的时候赢得盆满钵满。”张英飚说。

  此后,重仓操作几乎成了张英飚投资风格的标签。“如果我此前继续留在券商没有进入公募基金,将不能够接触到这些最先进的投资理念。”张英飚说。

  2007年,就在基金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英飚身上的“不安分”因子又开始萌动了。

  正如当年从券商转向公募基金一样,此时的张英飚看到的另一个大趋势——国内私人财富管理的大蛋糕。

  “我在跟国外的基金经理接触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国外对冲基金很了解,当时信托模式让私募有了阳光化的模式,而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的需求非常大,我认为这个市场未来前景很广阔,也和2003年公募基金的大发展一样是未来的趋势,所以也很容易就下了决心。”张英飚说。

  “经过2008、2011年这两次考验,阳光私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行业也越做越大。这和我当初下海的设想还是相吻合的,所以现在其实更有信心了。”张英飚说。

  2007年3月张英飚离开融通基金,成为前十位“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之一。经过半年繁琐的筹划,当年9月份张英飚成立第一只信托产品景泰一期,当时就募集了1.6亿元。

  

  “下海”遭遇金融海啸,公募思路导致折戟

  在张英飚2007年3月份“下海”的时候,上证指数还不到3000点,但长达半年的筹备过程,上证指数一口气涨到了5400点,张英飚第一只产品就这么发在了高点之上。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股灾,上证指数暴跌了65.39%,景泰一期最差的时候一度亏损超过30%,一出海就遭遇大风浪,张英飚面临转型后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2008年是我做私募的第一年,当时操作上难免还有公募的一些痕迹。”张英飚反思道,景泰一期成立之初,在操作上仍然延续在公募基金时候的风格,更注重配置,重点公司在仓位上并不突出,这样一来,张英飚向来重仓操作的风格加上配置型的选股,在市场泥沙俱下的情况下,损失已经难以避免了,但是张英飚还是及时做了调整。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是高仓位的,只有在2008年我做出了空仓的决定。”张英飚说,在当年“5·12”地震以及10月份全球崩盘的时候及时做出的空仓决定才减少了当年的损失,在指数下跌65%的情况下,净值损失控制在30%附近。

  “但私募与公募基金不同,不看排名,只讲绝对收益,亏了钱自己就觉得愧对客户,那是非常难受的一年。”张英飚说。

  但张英飚也多次对自己的团队说,在刚起步的时候遇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其实是一次宝贵的财富。“如果在我们有100亿规模的时候才遇上这一危机,那么面临的则将是覆灭的危险了。”张英飚说。

  

  转变思路,重仓成长股战胜市场

  经历了2008年的亏损之后,张英飚随后将公司的投资理念、风险控制方面都做了不小的修整。

  此前,张英飚旗下的信托产品单只股票投资比例被严格控制在10%以内,这一规定也让其在操作中更多沿袭公募基金的配置风格。经历了2008年的重创之后,张英飚开始反思这一风格,认为重仓要跑赢市场,只有靠挖掘优秀的个股,因此“集中持股”很重要。于是,他将产品的单只股票投资上限提高到了产品规模的20%。

  2009年,张英飚在底部重仓操作也让他吃准了当年这一波不小的反弹。在选股上,他致力于寻找“少年期”的公司,捕捉公司成长中的机会。张英飚2007年12月1日买入了青岛软控(002073.SZ)并于2010年卖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该股涨幅达到了385%,其间指数接近腰斩。

  去年张英飚投资的一家传媒类公司两年间销售收入上涨了4倍,2011年该股逆势上涨了近30%。虽然2011年大盘同样遭遇一波小熊市,上证指数下跌了18.26%,成长股集中营中小板、创业板跌幅更超过30%。去年仍然维持90%以上仓位重仓操作的张英飚由于集中持有一些优秀个股,避免了2008年的历史重演。

  根据Wind统计,张英飚目前共管理着4只信托产品,从事私募行业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33%。

  对于投身私募这5年的起起落落,张英飚感悟良多,但他认为,这个行业正朝着他当初的预期在发展当中,而要做出历史性的评判,现在还远远不到时候。

  目前,景泰利丰在行业内已经颇具规模。但张英飚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参与全球投资的资产管理机构。”张英飚说,目前已经开始筹划发行一只面向大中华地区中国概念股的产品,而在未来转融通开通之后,也会往对冲基金的方向发展。

  在张英飚看来,阳光私募的这块大蛋糕还在逐渐做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