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伊朗核危机: “5+1”谈判前的各色游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3: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盟

   今年4月初,伊朗核问题“5+1”谈判将在土耳其举行。欧盟外交事务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表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及德国,与伊朗的会谈有望“在坚持《核不扩散条约》精神的指导下,在尊重伊朗和平使用核能源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理解的对话达成长期的解决方案”。

   会谈在即,但“5+1”内部对伊核问题的态度还存在明显分歧。

   美欧不断加大制裁力度,通过遏制石油出口向伊朗施加压力。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3月21日说,在当前美欧等国就核问题持续向伊朗施压之际,所有国家应尽可能摆脱对伊朗原油的依赖,更多国家能否获得美国免予制裁待遇,取决于它们在这一问题上取得的进展。纽兰还称,相关国家在遏制伊朗石油出口方面已取得进展,从而引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这一“正确方向”。

   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当天明确回应称,中方不会接受将单边制裁强加于第三国的做法。

   俄罗斯副防长次日表示,尽管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但视伊朗为俄邻国而非敌国。此前俄工商界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德黑兰的合作。

   中俄与美欧的意见分歧给了游说集团发挥的余地。游说集团正试图将支持外交努力的中俄拉向支持制裁的美欧一方。

   受伊朗核技术发展威胁最大的以色列展开了行动。3月16日,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伯曼在北京表示,他向中国副主席习近平和外长杨洁篪表达了以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关切,解释了以方的立场。他表示“将于4月重启的新一轮伊核谈判,是伊朗避免战争的最后机会”。

   因地缘政治和石油贸易而受牵连的海湾产油国也有所表示。

   科威特政府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GCC)的安全问题顾问萨米·阿法拉基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俄和安理会只能拖延对伊朗的行动,但无法改变根本的决定。美以的军事威胁将会影响中东的石油出口。

   “海合会国家的饮水和空气将被伊朗的核废料污染,战争将会影响石油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然而海合会没有直接参与解决伊朗核危机的机会,只能通过影响‘5+1’国家来处理核危机。”

   阿法拉基的另一重身份是非政府组织Realite-EU的学者,该组织着眼于中东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动态,特别是“威胁全球”的伊朗。

   阿法拉基在与中国学者的交流中称,“中国可以与海合会国家有比伊朗更实惠的经济往来,完全无需考虑利益的损失而放弃对伊朗的支持。海合会国家不仅仅有比伊朗更大的市场,还有额外的石油产能。”

   参加与阿法拉基座谈的北京大学阿语系教授吴冰冰对本报表示,中国对伊核危机的态度应该从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两个层面考虑。他委婉表示,阿法拉基博士的游说行动可以使中国了解海合会的态度。

   伊朗方面也展开了行动。除了切实的石油外交外,相关的行动也在展开。今年2月,受伊朗方面邀请,中国学界和媒体在伊核战争疑云中前往参加了伊朗的国庆节。据参加庆典的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孙哲介绍:“伊朗邀请了很多外宾。伊朗大使曾说,伊朗并不期待中国改变立场,但希望通过实地了解,改变外界对伊朗的印象。”

   “伊朗视美国为敌,因此希望利用中国和美国的微妙关系,在中伊关系取得主动权,利用石油使中国听从其外交目标”,孙哲在与伊朗学者交流后表示。

   “伊核问题首先是一个国际问题,其次是大国博弈。参与核谈判的各方都认为缓和紧张局势对自己有利,谈判将是一个反复要价,最后达到可操作步骤的过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