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贷款不良率单独考核 河南鼓励发行小企业金融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03:2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徐永
河南银监局近日下发小微金融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鼓励河南法人机构主动申报发行小企业金融债,填补该省发行空白。
由此,河南成为银监会2011年59号文(《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和94号文(《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后,少数单独出台地方性法规的地区。
据了解,河南目前已有两家机构上报了小企业金融债的具体方案,有望今年发行。
河南银监局局长李伏安对记者表示,去年该省细化了国务院的小微贷款政策目标,效果不错,今年将继续分解目标,鼓励辖内机构小微贷款投放。
另外,针对今年以来不少银行机构反映新增小微不良率影响监管评级的情况(见本报2月23日《新增坏账影响监管评级 银行提高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动力缺乏》),上述指导意见指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不在不良贷款‘双控’指标的考核范围以内”。
不过,监管实践中,多位受访银行人士仍然希望此条款能够更加细化,更利于引导小微贷款投放。
加码考核
河南此次指导意见对小微贷款投放的增速要求,明显高于全国标准。
此前国务院相关文件指出,银行小微贷款的增速要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要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指导意见则根据机构类型对上述目标进一步细化:大型银行和股份行小微贷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政策性银行小微贷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邮储银行全年小微贷款净增量要达到20亿元;城商行小微贷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农信社小微贷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个百分点;村镇银行小微贷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
李伏安表示,对城商行和村镇银行的增速要求较高,主要因其基数较小。上述目标的制定都考虑到了机构贷款余额差异情况,各家银行投放力度加大,总体高于全国水平3个百分点的目标应不难达到。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多个鼓励优惠政策:对于小微企业授信客户数占该行辖内所有企业授信客户数,以及最近六个月月末平均小微企业授信余额占该行辖内企业授信余额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一次筹建多家同城支行,但每次申请的间隔期限不得少于半年,新设的小型微型企业专营机构不受数量限制。
河南银监局还制定了按月监测、按季通报的目标进度监管措施,6月底前应完成全年任务的60%以上,9月底前完成90%以上,年底完成全部任务指标。
可以说,尝到了去年的“甜头”,或许是此次指导意见出台的一部分原因。
去年,河南银监局初次尝试了细化目标,将“两个高于”的目标分解成“新增中小企业授信户数不少于10000户,确保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收效显著。
截至2011年末,河南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6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6.78%,比年初增加644亿元,增长27.4%,高于该省贷款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4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排名第八位,提高17位次,进步度居全国第二位。
信贷疲软?
按照银监会去年下发的59号和94号文,银监会曾经明确,“各级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执行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而河南此次更是明确称,“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不在不良贷款‘双控’指标的考核范围以内”。
有受访河南当地银行业人士表示,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规定仍然太模糊。如果监管部门直接规定一定比例,比如3%或5%以下的小微不良率水平是可以容忍的,会更有导向性,目前比例未定,银行拿捏不准监管层的底线,仍会担心过于冒进而影响评级和准入。
对此,有监管人士此前曾向记者解释,各地监管局对小微不良率差异化考核的导向是明确的,但为防止道德风险,比如银行将其他贷款的不良率转移到小微领域以逃避监管,因此,实际尺度仍需各地具体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李伏安否认此番鼓励小微企业贷款政策的出台是因为当前的信贷疲软。
根据1至2月份的信贷数据,2月份新增信贷环比少增274亿元,且呈现“短多长少”的局面,与以往开年红相比,信贷似乎更显疲软之势。
在江浙地区,因为资金链风险加剧,一些银行对贷款企业的审查以及资金供给更加谨慎,部分行业因为投资减速,信贷需求本身也有放缓迹象。
李伏安认为,以目前经济总量来看,全国5000亿-7000亿的新增信贷规模是合理的,月度有一些波动是正常反应,信贷增长态势并未疲软。
河南当地一家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所在的洛阳地区信贷需求仍然比较强劲,该行前两个月新增信贷的同比增速接近10%。
“1到2月份没有出现信贷井喷,与春节因素有关,很多企业年过月尽后,才开始找银行融资。”他说。
虽然不同地区信贷冷热略显差异,不过多地受访人士不约而同谈到绑定大企业的产业链融资,这也让融资“傍大款”的风险再次显现。
前述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的贷款对象多是当地核心大型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有些大型项目在当地的配套小企业有几千家,大型企业的订单状况直接影响了产业链企业的开工情况以及银行的融资情况。
“所以我们今年的不良率主要看这些大型项目的运营情况,只要这些项目没问题,小微企业的不良率就不大。”该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