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个非公企业在中原崛起进程中的实践与启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7:35 来源: 经济视点报

  ——建业省域化战略调查报告发布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 楠

  

   为寻求并激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动力,河南省社科院以解剖案例的方式,观察“生于斯、长于斯”的中观和微观主体的成长轨迹,探寻其对中原崛起的共性价值和启发意义。经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到建业集团长达数月的专题调研,最终形成调研结果:《建业省域化战略调查报告——一个非公企业在中原崛起进程中的实践与启示》,于3月27日正式发布,并邀请了多位国内理论学术专家、领导组织主题研讨。

  作为河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中国中西部地区首家赴港上市成功的地产企业,建业成立至今的20年来,始终选择根植中原,聚焦中西部地区一个欠发达省份,并在“盐碱地”做大做强,这已经成为中国地产业独特的“建业模式”,并博得“区域发展学建业”的美誉。

  

  应势而生 逆势而进 顺势而行

  1992年,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元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随后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同年,河南开始谋划“中原崛起”战略,为民营企业打开了发展之门,建业——河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应势而生。

  精确的市场研判和准确的市场定位,才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成长之初的建业一度迷茫:路在何方?是固守郑州,提高市场占有量;还是走出河南,到投资环境更好、回报率更高的一线城市发展;抑或是在保住郑州市场的的基础上,向省内周边中等市场扩张?三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让建业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面壁十年图破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分析、论证,基于对国家发展大势的精确把握、河南省情的深刻洞察、中原市场的深入了解、企业比较优势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报效家乡情怀的坚定,建业最终确定了在河南这一区域内继续发展。“立足河南,扎根中原”,从省会向各市拓展,从各市向“未来的乡镇”迈进,由此奠定了“省域化战略”的雏形。

  2002年,在战略布局的第一站——濮阳,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向社会郑重承诺:建业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做到“为这个城市打造一张新的名片;为当地百姓创造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与当地开发商一起提高这个城市的建设水平;为当地政府上缴更多税收,融入城市,当好这个城市的宣传员”,此后,“五个承诺”成为建业省域化战略各个团队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得到了坚定的贯彻和执行。

  然而,建业省域化战略的推进也遭遇了瓶颈,项目进展缓慢,一些项目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战略布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胡葆森提出,必须站在“两个高度”(城市的高度和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解答“两个问题”(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由此,建业踏上了新征程。2008年,在进驻周口、鹤壁之后,最终顺利完成了在18个地级城市的省域布局。完成省域化战略地级城市的全面布局之后,建业开始谋划进入县级城市,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县镇区域的建设,为此,建业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再造,以保障战略的推进,在起承转合的2012年,建业将开始开始快速规模化进入更多县级城市。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建业“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更为凸显;“两个高度、四个统一、五个承诺、六个认同”的企业准则陆续确立;“守信用、负责人、走正道、务正业”的企业文化特征日臻清晰;“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企业理想与使命更加深入人心;企业定位也从战略启动之初的“专业化领袖型区域品牌地产开发商”上升为“做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

  十年探路 十年躬耕 “建业模式”成就“建业效应”

  报告指出,20年来,建业选择并坚守的省域化发展战略,聚焦一个省份,以全省地域为拓展目标,逐步、分级向下延伸至绝大多数乃至全部市县,努力形成覆盖1个省会城市、17个地级城市、108个县级城市和500多个中心镇的布局,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契合的发展路子,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建业模式”,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理念,三个耦合”:以“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理念,坚持省域化与国际化耦合、企业使命与区域发展耦合、利润追求与社会担当耦合。

  战略既定,重在实施。然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在企业扎根中原、逐步分级向下延伸拓展的过程中,各种难题和挑战接踵而至。此时,作为拓荒者,最需要的就是坚守。而坚守的前提,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建业省域化战略恪守“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并持之以恒地将其运用在企业的实践中,从企业的目标和战略不断向下延伸,植入重要规划和决策中,植入管理制度中,植入团队建设中,使建业上下自觉践行并坚守省域化战略。

  建业省域化战略的谋划与实施,不仅开创了国内地产界的“建业模式”,而且成就了包含对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等多方面的“建业效应”。

  我国房地产行业在走过最初的“野蛮式增长”之后,必然进入规范与理性的发展轨道,当一线城市的地产业竞争加剧时,一线城市的二流和三流地产商就会向二线城市市场转移,基于此,建业省域化战略提前悄然布局。省域化战略之所以能成就“建业效应”,主要得益于其对区域和企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对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和执着坚守。

  

  一个具有多元价值的学习样本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发展史,盛极一时转而销声匿迹的企业不可胜数,从而引发了“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大”的大讨论。剖析这些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企业没有实现由机会导向型企业向战略导向型企业的跨越。地产行业更是如此,昙花一现的企业很多,河南共有数千家地产企业,每年都有一批企业悄然隐退,有的企业难以做久,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打算做久。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只有完成由机会导向型向战略导向型的转变,才标志着它从幼稚走向成熟,建业无疑是较早跨过转折点的企业之一。

  以省域化战略为核心的“建业模式”,无疑为企业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无疑需要一大批这样的战略导向型企业。但是,河南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并没有意识到向战略导向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些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但对发展战略制定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的难度缺乏深刻认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企业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设计出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简单清晰的商业模式,从而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必须从新的视角、新的高度重新审视河南,及时调整自己,不要盲目复制,不要简单模仿,在深刻理解区域特征和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找到自身与区域发展的共振点,找到自身优势与区域优势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从建业省域化战略中得到的启示。

  建业省域化战略探索和实施的20年,折射出一个非公企业的发展轨迹,其案例价值远远超越了地产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从中破解成长密码,发现可资借鉴的“商业逻辑”。在中国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大背景下,建业提供了一个具有多元价值的学习样本。

  20年坚忍图成,建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怀揣着“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梦想,建业人重整行装,悄然踏上新的征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