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股东暗战*ST宝诚失落恒飞特缆 增发被指“捧着金饭碗讨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5: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晓柏;彭立国

   因经营不善而披星戴帽的*ST宝诚(600892.SH),正“捧着金饭碗讨饭”。

   此前的2月14日,*ST宝诚公布面向大股东深圳钜盛华实业公司(下称钜盛华)和关联方傲诗伟杰有限公司(下称傲诗伟杰)增发6000万股的定增预案,同时计划出售旗下核心子公司衡阳恒飞特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恒飞特缆)80%股权。

   2010年入主*ST宝诚时,曾承诺对*ST宝诚注入资产重组,不过此次定向增发,除了加强大股东控制权外,对*ST宝诚后续盈利能力提升裨益甚少。

   而即将被*ST宝诚抛弃的恒飞特缆,则更像是金饭碗:其经营状况并不差,只是生产经营大权旁落,大量利润被何忠诚、何厚廷“两何”控制下的恒飞电缆蚕食,而恒飞电缆正是持股恒飞特缆20%的二股东。

   何忠诚和何厚廷分任恒飞电缆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人分别持股恒飞电缆45%、55%,何厚廷还兼任恒飞特缆总经理。

   记者日前辗转长沙、衡阳调查到,“两何”早在钜盛华入主*ST宝诚之前,就已实际控制恒飞特缆的生产经营权,他们通过变卖废铜废线、设立销售壳公司等方式,不断蚕食恒飞特缆利润,导致最近数年恒飞特缆一直微利甚至是亏损。

   围绕恒飞特缆生产经营权,*ST宝诚与恒飞电缆“暗战”不断,而处于下风的*ST宝诚此次釜底抽薪:欲出售恒飞特缆80%股权,但并没按照惯例优先卖给二股东恒飞电缆,而是选择公开挂牌出让。

   失控恒飞特缆

   *ST宝诚前身为具有湖南大学背景的湖大科教。2010年5月,钜盛华以19.35元/股的价格,耗资3.5亿元收购华星集团持有的ST湖科18.86%股权,后持续增持股份至19.93%,ST湖科亦变身ST宝诚。

   ST宝诚主要资产为河北劝业场酒店83%股权,及恒飞特缆80%股权。其中劝业场酒店经营长期停滞,目前酒店物业整体对外租赁,尚未扭亏,因此主要经营性资产就是略有微利的恒飞特缆。

   钜盛华入主时曾承诺对ST宝诚注入资产,但一直未见具体方案。2010年公司营收2.09亿元,全部来自恒飞特缆。2011年*ST宝诚净利润458万元,其中379万元来自恒飞特缆。

   2012年,公司公布定增预案,拟以8.83元/股向钜盛华和傲诗伟杰发行6000万股,钜盛华、傲诗伟杰分别以现金认购3500万股、2500万股,所募集的5.3亿元现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钜盛华和傲诗伟杰实际控制人分别为姚振华及其兄弟姚建辉。增发后,钜盛华持股*ST宝诚38.65%,傲诗伟杰持股*ST宝诚20.3%,“两姚”合计控股*ST宝诚58.95%。

   增发对*ST宝诚财务状况确有帮助。*ST宝诚2009年-201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09.27%、114.79%、106.48%,增发后,*ST宝诚资产负债率将下降至42%。

   “*ST宝诚关键问题在于缺乏持续盈利能力,如果没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注入,只是大股东拿点钱进来,后续经营能力还是无法解决。”中信建投湖南研究总监刘亚辉直言。

   不过,记者调查到,*ST宝诚并非没有优质资产,恒飞特缆就是质量较好的资产,但由于*ST宝诚失控恒飞特缆,导致其利润被关联方大量吞食。*ST宝诚此次弃恒飞特缆而定向增发,可谓“捧着金饭碗讨饭”。

   恒飞特缆成立于2005年1月,注册资本2500万元,其中湖大科教出资2000万元,持股80%,恒飞电缆出资500万元,持股20%。

   “恒飞特缆成立就是为了做业绩,保湖科的壳。”恒飞电缆退休干部区新军(化名)透露,当时恒飞电缆将旗下最优质的机车电缆、橡套电缆生产线剥离出来,作为出资设立恒飞特缆,并约定机车电缆、橡套电缆只能由恒飞特缆生产。

   但恒飞特缆并未能拯救ST湖科。2010年,钜盛华接手ST湖科,公司变身ST宝诚,恒飞特缆纳入ST宝诚旗下。

   不过,钜盛华并不能真正掌控恒飞特缆:自2005年恒飞特缆成立以来,其实际经营权就一直操控在何忠诚、何厚廷手中。

   “恒飞特缆做的是特种电缆,利润较高,‘两何’眼馋这块肥肉,一直在暗中侵吞恒飞特缆的利润。”区新军告诉记者。

   他透露,“两何”在2004年就成立“壳公司”湖南恒飞电缆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恒飞),此后,恒飞电缆和恒飞特缆的大多数产品都通过湖南恒飞向外销售。

   “‘两何’将恒飞特缆产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恒飞电缆,再由恒飞电缆转手至湖南恒飞,湖南恒飞再加价5%-10%卖出去,这笔收入一年不下千万。”区新军透露。

   工商资料显示,湖南恒飞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00万元,主营业务是电线电缆的销售,股东是何忠诚和何初升(即何厚廷)两人。

   由于恒飞电缆和湖南恒飞都是“两何”的公司,加之两人控制了恒飞特缆的生产经营,因此这条利益“掠食”链条操作起来显得简易而隐秘。

   而从*ST宝诚的公告中亦可一窥端倪。关联交易公告显示,2010年、2011年,恒飞特缆向恒飞电缆销售产品的预计发生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8500万元,占恒飞特缆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31.6%。

   除了设立壳公司侵吞恒飞特缆利润,“两何”还通过变卖恒飞特缆的废铜废线牟利。公司老员工邹冰(化名)向记者透露,2006年、2007年间,“两何”将价值1000多万元废旧铜线电缆变卖,获得的收益并未入账,而是收入自己囊中。

   而恒飞特缆一直在盈亏边缘挣扎。财报显示,2009年至2011年,恒飞特缆净利润分别为-104.28万元、76万元、379万元。

   两大股东暗战

   事实上,恒飞特缆经营状况并不差。邹冰透露,恒飞特缆租赁恒飞电缆的厂房、设备进行生产,没有固定资产折旧,早年连水电费都由恒飞电缆摊销,“基本只有生产成本和工资,就是卖废铜一年也要卖几百万,何至于如此微利?”

   邹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恒飞特缆2009年-2011年营收分别为1.29亿元、2.09亿元、2.69亿元,毛利率大约15%,除去5%中间费用,其净利率至少为10%,则2009年至2011年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290万元、2090万元、2690万元。

   正因其中蕴含的巨大利润空间,使“两何”控制下的恒飞电缆,与恒飞特缆的前后两任大股东——ST湖科和*ST宝诚,围绕恒飞特缆的生产经营控制权展开激烈“暗战”。

   早在ST湖科时代,由于其急于让恒飞特缆创造利润缓解业绩困局,因此在生产经营方面放权较大,彼时恒飞特缆生产经营权即开始旁落“两何”之手。

   这种情况在2007年“两何”联合控股恒飞电缆100%股权后进一步加剧。由于恒飞电缆持有恒飞特缆20%股权,因此“两何”成为恒飞特缆的间接股东。

   邹冰透露,2011年,*ST宝诚曾派遣一位张姓女士担任恒飞特缆财务总监,不过短短数月后,即被挤走,公司的生产经营还是牢牢控制在“两何”手中。”

   此次恒飞特缆股权转让,或令恒飞电缆和*ST宝诚“暗战”再度升级。可资印证的是,*ST宝诚此次出让恒飞特缆股权,并未优先考虑二股东恒飞电缆,而是公开挂牌出让,这使得“两何”拿下恒飞特缆股权的希望更加渺茫。

   “‘两何’经营恒飞特缆那么多年,早已将大股东*ST宝诚架空,‘两姚’很是恼火,或许是想借此机会将恒飞特缆卖给别人,将‘两何’的军。”接近恒飞特缆的人士分析。

   至于恒飞特缆的归属,不排除会被外来的同行公司并购,毕竟其净资产评估值仅为2844万元,并购代价并不高,“‘两何’应不敢公开阻扰,毕竟控股权抓在‘两姚’手中。”前述人士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