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产品不如“买”人 MOM落地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5:0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陈植
2000-2006年,美国MOM投资产品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440亿美元增至6390亿美元,迎来一轮黄金发展期。但MOM登陆中国高端投资市场能否复制当年的光辉岁月,并给国内高端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是个未知数。
所谓MOM,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Manager of Mangers),由MOM基金管理人通过长期跟踪、研究基金经理投资过程,挑选长期贯彻自身投资理念、投资风格稳定并取得超额回报的基金经理,以投资子账户委托形式让他们负责投资管理的一种投资模式。
记者独家获悉,平安罗素投资管理(上海)公司正计划通过交银国际信托公司,推出国内首款针对机构投资者及高端个人投资者的MOM投资产品。
相比风生水起的FOF(基金中的基金),MOM投资模式似乎姗姗来迟。
究其原因,相比FOF通过业绩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基金产品,短时间以定量方式找到绩优基金产品,MOM需要长期跟踪基金经理投资操作风格,以定性方式找出合适的基金经理。在欧美,能进入MOM投资产品基金经理优选库的,仅仅占最初挑选样本的2.5%-5%。
而且,不同于FOF管理者按子基金投资超额业绩坐收利润分成,MOM产品发行方却面临运营亏损压力。MOM产品总账户管理人与每个子账户投资管理人(基金经理)签订超额业绩提成条款,假如A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超100%,而B基金经理出现投资亏损,MOM总账户管理人所得到的利润分成费用,可能都得作为超额业绩激励费用交给A,导致自身亏本运营。
“在欧美MOM设计环节,发行方不大会挑选短期业绩最高,风格最激进的基金经理,而优选择长期净值波动率相对稳定,并取得超额回报的人,让自身利益与客户投资回报绑在一起。”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经理说。
“截至目前,我们访谈了150余位国内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以及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和券商专户投资管理人。”平安罗素一位人士说。访谈内容包括,基金经理个人投资理念与策略,不同工作履历(如公募转做私募)带来的投资风格变化,投资研究团队乃至个性特点等。
按MOM投资管理人研究模型,平安罗素方面还需基金经理提供以往的月度持仓数据,在分析投资过程后与基金经理探讨,以验证其投资操作是否与投资理念一致。
首款MOM产品将投资账户分成多个虚拟子账户,分别交给股票型、债券型基金经理管理。每位分管子账户的基金经理要先和平安罗素签订投资条款,承诺贯彻约定的投资理念买卖股票、债券。
“但我们不会干涉他们择时、择股等具体投资决策。”上述平安罗素人士说。相比FOF被动投资所选择基金产品,MOM可时时监控各个子账户的投资风险,并及时调整。
2003年6月社保基金会通过将股票账户委托公募基金投资管理时,已采取类似MOM考核模式。
“MOM投资模型面向国内高端投资者募资,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产品净值最好不低于初始值1元。”上述对冲基金经理说,但是否低于1元又不是MOM所选择的子账户管理人(基金经理)所能决定的,一旦出现股市低迷,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难扭转乾坤。
对此,平安罗素只能对产品的投资范围动刀——将原先100%资产投向股票,改成最高60%投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40%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型产品。
调低资产配置风险系数,能否赢得高端投资者青睐,仍是未知数。MOM投资模型在美国兴起的基础,在于MOM多元管理人投资理念能带来长期稳定、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但国内高端投资者更习惯接受绝对收益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