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多渠道多元化为文化产业“输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22:17 来源: 中国财经报较为完整的“苏州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体系初步建立
本报讯 记者赵慧 吴红萱报道 江苏省苏州市财政通过实施政府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等联合推进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放大财政杠杆效应,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缓解文化企业特别是新兴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
近年来,苏州市财政部门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依托苏州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政策推动、项目拉动战略,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内涵建设,较好地推动了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在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苏州财政积极创新理念,改变“点对点”的扶持方式,探索“拨改投、拨改保、拨改奖”等有效途径,建立较为完整的“苏州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体系,2010-2011年,全市财政安排文化产业发展资金达2.6亿元。
从2009年起,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文化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一是专项扶持资金。采用项目补贴、政府配套等方式,重点扶持发展势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高增长性的文化产业项目。为用足用好专项扶持资金,市财政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及时公布项目安排计划。
近年来,对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共55个项目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达5亿元。二是产业担保基金。通过与担保公司、银行等机构合作,创新开展文化产业担保业务,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担保公司与财政资金按比例配套,合作建立担保基金,帮助文化企业获得更多贷款支持。三是投资引导基金。2011年12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的原则,市财政与国发创业投资公司成立合伙人制的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计划达到2.5亿元,目前首期引导基金已投入2500万元。
苏州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一是以扶持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支持培育引进骨干龙头企业,形成强势文化产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效应。2011年,重点扶持文化产业项目达83个,计划总投资650多亿元;重点推进以“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5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28个市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为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是以培育新兴文化企业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文化品牌效应。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加强对重点非遗项目品牌的保护,培育形成一批文化产业自主品牌,增强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大力培育自主经营的文化市场主体,支持文化企业改制重组、做大做强。2011年,配合市属17家文化经营单位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全面推进新闻媒体等事业单位改革,市财政给予积极支持,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并明确了产权关系。
苏州市财政部门还不断优化财政服务手段,强化绩效跟踪监管。2009年起,市财政逐步建立文化产业投入绩效评价机制,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制定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制度,形成了“前评审、中监督、后评价”的绩效管理模式。探索自我考评和社会考评相结合的新方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问责机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截至目前,市财政累计对61个文化建设项目、共7500万元资金实行了绩效评价监督,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1年,苏州全市完成文化产业投资超百亿元,预计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800亿元,在GDP中占比达4.6%;产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增长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