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个人资本直接出海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0:04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张遥 黄深钢 张和平

  刚刚获批设立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给当地民间资本注入了新期望。根据国务院要求,温州将“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这意味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将在温州成为现实。体量庞大的资金探索境外投资便利化,将给金融市场监管带来哪些挑战?会不会带来资金外流的风险?此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具有信号意义?

  个人境外直投“再出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列出“十二项任务”作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

  重要任务。其中位列第四的要求是,“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这项被解读为民间资本迎来境外“自由行”的内容很快引发了多方关注。一旦个人境外投资得以实现,将意味着温州人不用再为了境外投资专门开设公司,也不用把手头资金悄悄托付给海外亲友,经过便捷的投资渠道就能直接投资到海外,无疑为民间资本打开了一条便捷通道。

  “目前试点并没有正式启动。”温州市商务局局长苏向青说,温州方面拟定了一套细则,但具体怎么实施,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开会商定。

  事实上,就在此次“打包”上报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前,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曾

  在温州低调试水。2011年新年伊始,温州曾宣布开始为期一年的试点,一度成为国内首个放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城市。不过由于审批手续等原因,不出半月便匆匆宣告暂停。

  资本外流风险有多大

  一旦温州个人资本能够直接“出海”,其中带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但有关金融监管安全的担忧也随之而来。与此前的尝试不同,如今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从多个领域“放活”的民间资本,是否会因为这条途径快捷“出海”而加大风险,各方观点不一。

  根据温州市金融办估计,温州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4%速度增加——这一数字在温州民间的估计已经达到8000亿元甚至

  上万亿元。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程惠芳认为,此次温州金融改革涉及村镇银行改制等内容,“会不会有人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吸收民间资金,再通过境外直投这条便利的‘链条’,把钱输送到国外去?储户的利益如何保障?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银行经营者的责任如何划分?这些问题最好在细则制定时一一明确。”

  外界一项较为集中的担忧在于,投资便利化是否会带来巨额资本外流,知名财经作家叶檀认为,尽管目前只是计划在温州开放境外直投,但是也有可能全国的资金都通过这个出口向境外进行直投,流向境外的数量可能比预想的要多。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

  先海表示,尽管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增速放缓的现实,但国外投资环境并不一定比国内好,对于资本外流不必过于担忧,但必须严格加强对投资的审批监管。

  背后的人民币国际化信号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等人认为,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不仅为温州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出路,更折射出此次金融体制改革背后的人民币国际化信号。

  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近年来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分析认为,目前资本账户下人民币结算的相对规模仍然较小,人民币不论是流出、还是投资回流都受到严格限制,影响了人民

  币作为国际货币被接受的程度。

  记者在温州采访获悉,除了温州之外,上海、天津也于近期递交了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就在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的当天,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向媒体表示,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行将在各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共同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稳步推进金砖国家间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为各国间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服务。

  程惠芳认为,温州放开个人境外直投试点,将为中国放开资本账户积累有益经验。而种种迹象也表明,中国正在通过多重举措,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