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奢侈品网站遭遇“倒春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6:11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徐玲玲

  “一折的价格,买国际大牌”。这样的口号经常出现在奢侈品网站上,比商场低很多的价格也的确令人怦然心动,但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只是心动,很难行动。

  本月24日,奢侈品网站唯品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遭遇破发。本月12日,国内奢侈品电商网站尊酷网原董事长兼CEO被辞退,尚品宣布关闭、呼哈网爆出欠薪门、尚品网、走秀网裁员的消息陆续传出,在去年蓬勃发展的奢侈品电商,转眼就遭遇寒冬。

  网购便宜5000元,你信吗?

  汉口一家德国企业的职员熊蔓,去年年前在单位附近的一家商场看中了一个国际大牌的单肩背包,商场售价为7000多元。对于月薪接近万元的她而言,这个价格并非高不可攀,但完全下决心也很难。她赶紧到奢侈品网上搜索了一把,并惊喜地发现,一家奢侈品网站上有与该款类似的款式,正好做促销活动,打完折2000多元。她赶紧发链接给朋友们,请大家给意见,结果众人意见五花八门:有人觉得很便宜,有人认为不知道真假,万一是假货这钱就丢了……她顿时也被说得没了主意。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她几乎每天都要花时间在网上看这款包,直到该包被卖完,她才彻底死心。

  虽然心动,也有能力购买,却一直下不了决心,熊蔓最大的顾虑就是货源的真假。这个情况,也是不少愿意接受奢侈品网购的消费者所共同担心的。

  昨日,记者走访了汉口一家商场的几家奢侈品专卖店。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某男装品牌的店员:“我在网站上买的你们品牌的东西,你们能帮我鉴定一下真假么?”得到了对方的否定答案“我们不会去帮客户鉴定真假,也不会提供任何售后的服务,我们只认发票。”某品牌手表的公关部经理肖小姐告诉记者,“没有哪个品牌店会愿意为客户去做这样的鉴定,毕竟价格相差很大。”

  喜欢的买不起买得起的不网购

  25岁的陈茜是武昌一家广告公司的秘书,月薪2000元左右。虽然收入一般,但爱美的天性,让她从来都没有放弃对名牌商品的追求。

  几年前,她开始转战网络购物,“网购达人”一族。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众多奢侈品网站,她也是经常关注,不过更多就是“只挂眼科”:“虽然口号是一折起,但不少商品打完折还是过千元,我也难承受。”陈茜告诉记者,自己并未尝试奢侈品的网购。

  和陈茜一样,不少人虽然也对奢侈品网站有关注,但打完折依旧不算太大众的价位,也会令他们望而却步。有调查数据显示,不少用户在网上购物时,大部分最能接受的商品单价在两三百元至五六百元之间。很显然,这个价位是很难在奢侈品网站上淘到心仪的商品的。

  喜欢的人消费不起,反过来,不少消费得起的客户却并不接受网购的模式。

  34岁的曾莉(化名),是汉口一家大集团的总经理,代步车是奔驰,年收入也在百万元以上。对于奢侈品,她没有过分追求,但偶尔去香港或国外出差时,也会购买。“一般都是和生意场上的朋友出去逛街,有人买就一起买呗”,但对于奢侈品网站她却从来没尝试过。“我每天都很忙,上网的时间不多,网站上看这些都要看花眼。”再者,她称,和生意场的朋友出去逛街,边逛可以边交流,买奢侈品反倒只是顺手行为。“我们这个圈子里,很少有人会选择在网上买这些吧,还是喜欢去商场购买时,享受被服务的感觉”。曾莉告诉记者。

  记者昨日来到汉口一家大型商场,几家奢侈品店里都有不少顾客在购物。记者采访中,几位顾客都称,因为购买商品是要送人的,当然要在实体店购买,开发票的才好。“实体店里摸得到手感,感觉还是踏实一点”顾客刘女士告诉记者。

  奢侈品网站货源是真是假?

  网上买的奢侈品到底是真是假,货源又是从哪里来?

  记者分别从电商业内人士、网络客服以及一些奢侈品牌的公关部经理处进行了采访,一般情况下,货源大多有这几个渠道:趁国外商品打折时,雇买手去打货、或者直接从经销商处拿货。再或者寻找一些国内产商代加工商品,甚至一些高仿的所谓A货。

  记者首先在一家奢侈品网站上注册会员,并与客服进行交流,记者称要购买一款包,客服表示商品是厂家直销,当被问是否是品牌直接授权、跟专柜产品有什么不同时,客服只是模糊回答说,商品都是原厂包装。而货源问题,客服称他们销售的商品都是来自正规进货渠道。

  而一家皮具奢侈品牌的上海总部公关经理李小姐告诉记者,不少商品都是几年前的打折款,而且国外在打折时,价格通常会比较便宜,即使加上关税也比在国内购买要便宜很多,只不过不少大品牌的经典款式上每年变动并不太大,所以国内的消费者并不会太介意。业内人士介绍,趁着海外做活动时购买国际大牌,即使加上关税、运费等,商品到达国内价格是商场价格的六折左右,中间空间很大。

  易观国际电商分析师陈寿送指出,还有不少奢侈品是通过中国的经销商,这些网站肯定不会去告诉你,而且哪个经销商他也不会告诉你。因为如果他签约的这个经销商暴露了,品牌商会去制裁它。一般情况下,奢侈品的品牌肯定有一个自己很严格的价格管控体系,经销商都是应该受到这样一个约束的,但是经销商如果选择给网站供货,就等于违背了品牌商的价格体系,可能就会跟品牌商之间出现纠纷。

  陈寿送的说法,也得到了满座网CEO冯小海的佐证:“一般情况下,可以从经销商那里拿到小部分的货品,但时间长了,干扰了销售渠道,就不长久。目前,更多的奢侈品电商还是采取海外代购的模式。”

  奢侈品与电商难“热恋”

  3月上旬,一批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突然集体向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开炮,先是以奢侈类水晶饰品著称的施华洛世奇矛头指向京东商城宣称:他们没有在中国地区授权任何网站销售施华洛世奇产品。此后,LV、GUCCI、Coach、PRADA等奢侈品牌也纷纷出面,宣告“未授权中国网站进行商品销售”。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品牌文化与营销模式难以兼容造成的。

  分析师陈寿送认为,因很多奢侈品的营销策略可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虽然因为欧洲的销量下降,他们也开始用互联网来销售,但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塑造自身的高端品牌形象,并非片面地追求销量。通过互联网打折这样的销售方式,反而有可能会降低该品牌的定位,这是这些品牌所忌讳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销售奢侈品的电商,都是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然后再自主定价进行销售,这种模式其实最早来源于香港的一些二手奢侈品商店。但那时货品量很少,所以没有影响到商场的销量和价格。但是现在国内电商网站采购量大,消费者需求量也很大,再加上电商网站的销售价格与品牌店差别明显,所以品牌商与电商的矛盾开始突显。

  陈寿送认为,除了大量的打折销售会对传统的销售渠道有冲击外,更多的是在品牌文化上的渗入不够。比如说,更多奢侈品牌希望消费者能了解品牌的故事、价值,能去实体店享受一种尊贵的体验,是一种文化上的熏陶,这些在网络上购买时自然享受不到,品牌也没有被传播开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