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技术换技术 比亚迪 戴姆勒合资结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8:26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刘俊晶 深圳报道

   全球最老的汽车企业和全球最年轻的汽车企业,一起合资成立中国第一个专注于电动车的品牌,这样的组合和行事足以吸引全世界的眼球。3月30日,“闪婚”两年的比亚迪和戴姆勒终于迎来了“爱情结晶”——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动车品牌“DENZA”正式对外发布,中文名定为“腾势”,取意“腾势而起,电动未来”。该款车将于北京车展期间亮相。

   然而仅凭模式独特尚不足以赢得未来,这对“忘年恋”在接下来的日子又将度过怎样的一段时光,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

  “腾势”变奏曲

   为了契合国内第一个专注于电动车品牌的主题,3月30日的发布会现场特别安排了将纯净的水棒插入签到台的特别方式,这预示着为新公司的主题——电动力量。在阐述品牌标识的设计理念时,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公司董事会主席华立新说:“水滴之蓝代表电动科技与未来,双手的造型则是戴姆勒与比亚迪双方的协同合作。”

   据了解,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人民币,比亚迪和戴姆勒东北亚各自以现金注资3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占一半股权,董事会成员比例各占一半。而在二者的分工中,比亚迪“主内”,今后主要是提供车辆电池、电控、电机三大核心零部件,以及在中国市场大规模路试的经验;而戴姆勒则“主外”,主要是提供其在整车构架、造车流程、质量控制和安全测试标准等方面的经验。

   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CEO廉玉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腾势作为电动车领域的一个高端品牌,不会借用比亚迪原有的销售渠道,也不会将比亚迪的产品拿到腾势的渠道中来。对此,比亚迪汽车总裁王传福的解释则言简意赅,“腾势是腾势,比亚迪是比亚迪,两个品牌都将坚持各自的独立性”。

   然而,戴姆勒与比亚迪成立的仅仅是技术研发公司,如何取得生产资质也是一大问题。根据目前国家相关规定,同一家外资汽车企业在国内不得拥有两家以上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而戴姆勒目前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名额已经用完。对此,有猜测未来两者的合资电动车产品,可能由比亚迪代工进行生产和销售。

  合资模式待考

   “这一次,不是拿人家现成的车型,自己让出市场。我们的合资模式是全新的,是技术换技术。”王传福对比亚迪戴姆勒合资公司的定位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这种所谓的新型合资模式的背后能否换到技术?换到的技术含金量又如何?

   对此,廉玉波曾解释称,“比亚迪和奔驰联合参与整车开发的所有流程,所有领域都有双方数量对等的工程师。可能某些事情需要戴姆勒拍板,但具体画图等工作都是比亚迪在做。”

   一位比亚迪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在合资公司里,话语权基本落在戴姆勒一方。“戴姆勒不会把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全押在比亚迪身上,只不过是搭乘政策的‘顺风车’。在新能源领域,戴姆勒更加注重燃料电池技术,与我们的合资模式不过是过渡性的战略。”

   事实上,这样的疑虑并不显得多余。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先跟中国本土的企业进行纯电动汽车的合资,再寻求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策略在新能源汽车仍处在孕育期的前提下,既节约成本,又能进一步拓展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失为一步好棋。”

   戴姆勒“更注重燃料电池汽车”这一信号早在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就释放得非常明显。戴姆勒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蔡澈表示,“燃料电池汽车才是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的真实未来。”为此,他甚至明确了执行时间表:到2014年,戴姆勒奔驰将少量投产B级燃料电动车;2017年,将大批量生产并实现真正的商业化。那么,彼时的比亚迪将何去何从?

   比亚迪日前发布公告,第一季度共销售汽车43.7万辆,同比下跌13.3%。分析认为,新车不被看好以及仍处于投入期的新能源业务都是比亚迪盈利继续下滑的主要因素。“比亚迪汽车或许更应该积极主动一些,与戴姆勒汽车在传统能源汽车领域也形成一定形式的合作,这无疑对比亚迪汽车的未来发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贾新光补充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