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等季度数字“说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05:11 来源: 深圳商报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日程表,今天,该局将发布3月份CPI数据,并在13日公布一季度GDP等数据。届时,透过月度和季度数据,对宏观经济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调控政策走向,将有更清晰分析和判断。

  实际上,月度数据大致情况已有所透露。4月3日,博鳌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透露,根据我国“有关研究机构”的初步数据,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约8.4%,CPI涨幅约为3.5%。他表示,这说明中国经济今年的开局良好。

  这与最近一期财新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的结论基本吻合。这项针对20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研究部门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3月CPI的预测平均值为3.4%。其中,最高预测值为3.6%,最低为3.1%。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预计为-0.2%,较2月继续回落。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2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其中GDP增长7.5%, 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张晓强定性中国经济“开局良好”,恰如其分。不过,从最近国务院领导大密度赴各地调研经济形势的信息看,对宏观经济未来走势有所忧虑,也是事实。

  据媒体报道,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王岐山等分别在广西等地进行密集调研并召开相关座谈会。据透露,除了关注“转方式、调结构”,领导们更为关注“经济能否保持一定增速”。

  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时指出,投资需求是内需的重要方面,“当前预调微调的一个重点是保证在建续建项目资金”。王岐山副总理在宁波召开“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对沿海各省市今年能否保持外贸增速也很关心。他说,“没想到欧美经济危机是‘急性发作’,却变成了‘慢性病’,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各地要分析形势,找出办法。”

  经济增速靠“三驾马车”。3月增速虽可能达到8.4%,但各种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实体经济许多困难集中出现,或许是国务院领导对投资和外贸特别关注的重要原因。

  保增长、稳通胀,同时,还要兼顾“转方式、调结构”,尽量避免滞胀发生,使经济实现“软着陆”,对宏观调控能力要求确实很高。

  就通胀来看,至少有两个不确定因素,一是欧美再次量化宽松和国际石油价格变动,这一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二是“转方式、调结构”必须进行理顺价格的各项改革,特别是资源性源头性如水、电、油、气、煤等价格改革。

  国际环境因素,完全无法控制,国内改革力度,则取决于外部环境变化、国内经济走势。所以,改革力度和时间表,很难下决心。

  货币政策方面,一直强调预调微调。从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公开言论看,央行对货币政策的使用非常谨慎,因为央行也很难判断,某种政策出台后,对实体经济的实际影响究竟有多大,只能稳妥小幅地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