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别再用红雨伞考验公民道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05:30 来源: 深圳商报

  曾经有个非常流行的段子,女方问男方:“如果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河里,我俩都不会游泳,你先救谁?”这个段子的妙处在于,通过一种罕见但并非不可能的场景设计,把当事人逼进道德困境,不管多好的男人,经此一问,怎么答都不像一个好人。

  一个善于营造家庭和谐的女人,不会提这种把“好人变坏”的问题。同样,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也应该尽量避免用一些公众容易出错、容易忽略的事情,来考验大家的道德。比如说,有人最近推出了一个名叫“幸福的红雨伞”公益行动,就又让公众产生了这样的担忧。

  此次活动,将把一批红雨伞发放

  到地铁站,需要借用雨伞的乘客,只要留下姓名电话,并承诺在一周内归还,就可以借用红雨伞。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引起争议,在一项网络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网民认为,雨伞不会被按时归还。

  其实,网民的悲观态度不是没有依据。大约十年前,国内许多地方就曾举办过名为“大地走红”的雨伞装置艺术活动,每场活动,都会有大量的红雨伞丢失,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哄抢。于是,这些红雨伞成了公众道德的试金石。后来,许多城市都推出过出借便民伞的服务,可是,绝大多数的便民伞服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当地媒体少不了要对公众道德水准发一番议论,作一番呼吁。

  可是,检验公众的道德水准真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不借伞的时候,大家的道德水准都还正常,一旦借伞,为什么道德水准就下降了呢?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公众道德水准,而在于公益行动的制度设计。如果我们满足于丢一次伞,骂一次公众道德,这对于公众道德的提升和公益行动的可持续,又有什么帮助呢?有些事情明明可以靠制度设计来保驾护航,为什么一定考验大家的自觉性呢?

  就拿借伞这事来说吧,如果组织者真的是既想便民,又担心有人借伞不还,制度设计非常简单。如果希望大家一定原伞奉还,不妨收取远高于雨

  伞价值的押金,就像以前小卖部回收啤酒瓶一样,酒瓶押金比酒还贵,大家当然会把原瓶奉还。如果只是希望这个项Q不要因为有人不还而难以为继,主事者也可以只收比较低的重置押金,大体相当于雨伞价格或略高,这就确保了公益服务的可持续。

  很多事情,明明是制度设计得不到位,最后总是变成针对公众道德甚至国民性的批评,这其实是一种霸道,一种不负责任。就拿免费雨伞为代表的公益服务来说吧,经济学家早就说过,免费的东西最昂贵,因为免费扭曲了供求关系,淡化了契约关系,所以,如果没有附加契约,要让免费品不被滥用,在陌生人社会里很难做到。可

  见,这根本就是一个制度问题,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好的制度设计,不仅能够避免让公众走入道德困境,甚至可以引领公众养成好的道德习惯。比如说,我们总说中国人不爱排队,不讲秩序。可是,在许多场所引进了排队叫号机之后,大家还会不排队吗?其实,中国人不怕排队,大家怕的是别人不排队。只要制度满足了这一点,中国人个个都爱排队。

  最后,想给“幸福的红雨伞”活动主办方提个醒,万一这批雨伞最后被大家拿完了,活动搞不下去了,千万别去抱怨市民的道德水准,多想想活动设计有什么不周之处,下回改了,就行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