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太龙药业业绩持续下滑 定向增发前景不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00:08 来源: 经济视点报

   面对持续下滑的经营业绩,太龙药业增发预案能否得到投资者认同难以预料,能否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也还是未知数。

  □经济视点报记者 邢英杰

   3月30日, 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龙药业)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421.05万股股票,募集4亿元资金用于合剂生产线建设项目、药物研发中心新建项目、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扩建国内营销网络和补充流动资金。发行价格不低于4.75元/股。

   3月29日太龙药业公布2011年年报以后,紧随其后的就是其定向增发预案,面对持续下滑的经营业绩,其增发预案能否得到投资者认同尚难预料,而且广大中小股东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亦可能动用否决权。

  业绩持续下滑

   据了解,太龙药业近两年业绩出现持续下滑,太龙药业2011年年报显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07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9%,营业利润141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98%,利润总额2753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0.8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75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46 %。

   长期来看,太龙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公司2009~2011 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41%、4.16%和2.13%。定向增发以后,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会进一步摊薄。

   业内人士认为,太龙药业近二十年的发展,仅仅依靠一支双黄连为生,着实是一把双刃剑。而双黄连产品又是大路货,行业竞争激烈,附加值较低,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

   因此太龙药业一直在谋划产品线转型、主业转型等战略调整。

   根据太龙药业公告显示,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9.5亿元,其中医药制造分行业收入2.35亿元,医药商品流通分行业收入7.15亿元。

   在毛利率较高的医药制造方面,太龙药业却呈现出连年的负增长,2011年医药制造营业收入下降了10%。而在医药商品流通行业,太龙药业虽然实现了10.26%的增长率,但其毛利率水平却只有6.83%。

   太龙药业期望医药流通能够成为新的利润点,可是,规模上去了,利润却微薄,难成支撑企业盈利的大器。

   “其实,从太龙药业的基本面看判断,做制造产品,与做好物流都没有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激励机制不足,企业运转的效率不高,这是主因。”一位证券专家表示。

  募投项目收益缓慢

   此次太龙药业的定向增发主要用于5个方面,其中合剂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1.25亿元,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额为1亿元,项目完工后,公司主打产品双黄连合剂,双金连合剂将分别增加1300万瓶/年和2700万瓶/年。

   药物研发中心新建项目投资7500万元,主要用于新建研发中心大楼、购置仪器设备及公共设施建设等。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投资1.1亿元,公司拟在新密市、巩义、登封三县交接处五指岭种植2.1万亩地金银花,拟在三门峡境内的伏牛山区种植3.2万亩地连翘。

   扩建国内营销网络4500万元,主要用于产品配送中心及完善全国营销网络的建设,另外补充流动资金4500万元。

   以上来看,太龙药业此次定向增发属于财务投资型,是与项目融资相结合,以新项目投资为目的的上市公司,由于新投资项目的周期较长,所以项目收益体现的时间有所滞后,难以在短时间实现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此类增发投资者往往都是大型的投资机构,如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境外合格投资者等机构投资者。

   而目前太龙药业经营业绩持续下滑,股价也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数据显示,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破发率近5成,大批基金被套牢,定向增发破发的大量增加预示着缺乏真实业绩支撑的融资项目也难以被市场认可。

   此外,由于审批时间依然较长,一些上市公司不得不贷款投资、收购,待定向增发完成后偿还。

   据太龙药业公告显示,为把握市场机遇,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太龙药业将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暂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

   一旦增发失败,先期投入的资金可能会成为公司沉重的负担,上市公司会通过各种办法来确保增发成功。

   因此,下调增发价,在弱势行情中,已经成为保增发的常见办法。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对其增发价格进行了调整,力求再融资的顺利成行。但下调增发价却容易造成中小股东的不满,使得增发预案无法通过股东大会。

  能否增发有待股东表决

   自2006年证监会推出再融资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颇受上市公司的欢迎。统计显示,仅在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额就超过2000亿元,接近IPO的融资水平。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需求依然强烈,然而,势头却开始遇挫。3月以来,A股频繁出现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方案在股东大会遭到否决的案例。

   渝三峡A、天富热电、金山股份的定向增发预案均在日前遭到否决。投票结果显示,大量的否决票来自网络环节。

   由于定向增发只向十名以内投资者增发股份,加上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多数决的现状,使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获取控制权收益具备了动机和条件,这必将严重损害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定向增发其实是给特定投资者‘开小灶’,将其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排斥在外的融资方式,如果增发价格明显偏低,就会让增发对象获得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造成对原有股东利益的损害。” 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容易发生股价操纵、关联方利益输送等问题。上市公司单独向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增发股份,大股东用非现金资产认购股份,有助于大股东借此实现“资产证券化”。

   “这实际上是一种双重关联交易,大股东很可能在股票发行过程中的两笔买与卖中,汲取私人收益,对中小股东造成双重侵害。”豫股研究专家、豫股网CEO任立斌表示。

   接连出现的被否案也在提醒太龙药业,不但要在增发时,尊重中小股东的利益和诉求,还要保持股价的平稳运行,让投资者安心持股,不会因股价暴涨暴跌而战战兢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