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担重组受挫 银行步步紧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00:5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洪偌馨

  在初步达成重组意向后,“中担事件”的关联各方并未就重组的执行细节达成一致。

  刚刚显露“转好”迹象的“中担事件”,为何“急转直下”陷入僵局?

  《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引发此次债权人不满的两大诱因,一是重组方案突然“变脸”,令债权人难以接受;而另一个则是银行步步紧逼,甚至开始直接起诉中担债权人。

  方案“变脸”

  在各方达成重组意向后,北京金融局于两日前向中担债权人正式出具了中担重组的“方案框架”。然而,该“方案框架”与最初谈判时的条件已经相去甚远。

  中担债权人委员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重组方案最终给债权人的条件是:放弃30%的债权,剩下25%债转股,45%现金偿付。由于不满“放弃三成债权”的要求,中担绝大多数的债权人都拒绝了重组方案。

  昨日,中担应急工作小组组长林鹏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最初拟定的重组方案中,清偿率(即中担现有和未来能够偿还给中担债权人的资金)为85%~90%。

  “其中,债权人债务的10%由之前收取的违规利息冲抵,剩下的30%债转股,30%由中担被收购后获得的现金偿付,30%由中担现有资金偿付。”林鹏告诉记者,中担提交的这个方案曾得到北京金融局的认可,并已经形成文件。

  但从最后金融局提交给中担债权人的“方案框架”来看,清偿率只有70%,企业要“自掏腰包”买单三成。对此,林鹏也表示颇为不解。

  某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重组方案突生变故可能是相关部门在内部协调上出现了问题。由于在重组谈判过程中,战略投资方对中担的资产评估不足,导致最终出具的“方案框架”与最初的版本有了较大出入。

  “金融局已经非常努力地进行重组并联系各个方面,但目前国资系统反应并不积极。毕竟,要接手中担这个‘烫手山芋’,入股的国企肯定也是有诸多条件的。那么,各方利益博弈,金融局无奈之下做出让步也是有可能的。”该人士指出。

  银行“翻脸”?

  事实上,从中担债权人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来看,除了认为重组方案缺乏“诚意”外,银行步步紧逼也是引发此次债权人集体上访的另一“导火索”。

  一个月前,北京金融局副局长栗志纲曾明确表示,北京金融局、央行营管部、北京银监局,以及各相关银行已经就“中担事件”的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

  针对当时银行和中担债权人的债务问题,该解决方案明确提出,各银行将依法合规严格履行借款合同,对正常贷款不予催收。并且,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经营状况正常的借款人,按照各银行正常流程办理续贷业务。

  然而,从过去一个月的情况来看,银行并没有“买账”。多位中担债权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段时间银行的催债“火力”不减反增。

  某小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银行承诺“一还清贷款,马上办理续贷”,他用自己的生产资金还上了银行贷款。然而,银行的续贷却迟迟没有批下来。

  而从本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因续贷“承诺”而妥协的小企业不在少数。但是,银行都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给他们续贷。

  被银行“忽悠”的小企业主也将不满的情绪传染给了其他的债权人。上述债权人委员会人士认为,由于银行“不守信用”,导致大批计划还款的企业主也产生了“逆反心理”。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银行已经“按捺不住”了,开始通过法律途径直接起诉中担债权人,这可能也是激化矛盾的重要诱因。

  据他透露,北京银行已经将中担某钢铁系债权人告上了法庭,一审判决也已出来,该企业的相关资产已经被查封和冻结了。

  该人士认为,银行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讨,导致了部分债权人失控,银行虽行为合法,但时机和方式可能有些不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