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房企2011拿地支出减半 少花了1378亿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2:3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谢静
4月11日,中海地产(00688.HK)发布公司获得76亿港元俱乐部贷款公告。这是继龙湖地产(00960.HK)签订24.3亿港元银团贷款之后,又一家港股房企对外宣布成功融得大笔资金。
而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在持续已久的调控下,中海和龙湖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弱市中谋求扩张的上市房企。这意味着,行业的两极分化也在大型房企中悄然展开。
本报记者选取目前已公布业绩的十家房企统计后发现,2011年其拿地总金额为1285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663亿元,减少1378亿元,同比降幅达到51.76%。
这十家被纳入统计的房企包括:万科(000002.SZ)、恒大(03333.HK)、保利(600048.SH)、中海、龙湖、远洋(03377.HK)、富力(02777.HK)、招商(000024.SZ)、绿城中国(03900.HK)以及雅居乐(03383.HK)。
其中,有7家房企在去年全面收缩了扩张规模,拿地金额和拿地面积同比降幅五成以上。其中,绿城中国拿地金额降幅最多,仅支付16亿元用于新增用地,同比降幅达到87.50%;而雅居乐新增土地建筑面积降幅最大,同比减少了84.49%。
十房企买地支出减1378亿
据上述房企年报以及月度通讯统计后可知(因年报存在数据缺失,部分数据为月度数据),万科、恒大、保利、中海、龙湖、远洋、富力、招商、绿城中国以及雅居乐2011年拿地金额依次为237亿元、272亿元、225亿元、242亿元(港元)、94亿元、91亿元、49亿元、43亿元、16亿元以及15.7亿元,合计约为1285亿元,较去年减少1378亿元。
其中中海是其中唯一一家未减少拿地支出的房企,其2012年拿地支出较去年增长15.7%,去年其支出金额为208亿港元。
而万科、保利、龙湖、远洋、富力、招商、绿城、雅居乐等七家房企去年购地支出同比降幅都在五成以上。
而去年陷入破产危机的绿城中国虽在拿地支出上与富力地产相当,但降幅最高。对此,绿城中国表示是由于公司放缓扩张、加大与其它公司合作拿地所致。
而月度数据显示,万科2011年购地支出240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20元亿。与此同时,万科去年还加大了与其它公司合作的力度,新增半数以上项目均为合作拿地。
保利地产2011年也放缓了扩张脚步。公开资料显示,保利地产2011年新增项目23个,购地支出为225.27亿元。而2010年购地数量几乎是2011年的2倍,购地金额更是逾500亿元。
新增用地规模减少近4成
2011年,上述十大房企新增用地规划建筑面积7953.5万平米,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2825.7万平米,同比降幅为38%。
其中,十家房企新增用地建筑面积分别为:恒大(4083万㎡)、万科(922万㎡)、中海(864万㎡)、保利(677万㎡)、龙湖(482万㎡)、远洋(290万㎡)、招商(231万㎡)、绿城(205万㎡)、富力(136万㎡)以及雅居乐(63万㎡)。
其中,恒大地产以新增4083.9万平米土地储备位列首位,且仅其一家购入土地就已超过其余九家上市房企全年新增土地储备总和。
对此,恒大表示将继续保持项目快速开发建设,力求项目取得后6个月左右开盘销售。
而与其他房企不同的是,恒大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多来自于二三线城市,这类型土地相对价格较低。“恒大赌对了策略”,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谈及,”其布局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广泛布局三线城市的策略使其获益匪浅“。
此外,上述十家房企中,除中海和招商外,其余八家房企新增及建筑面积均较之去年下降。
十家房企2011年新增建筑面积同比增幅分别为:恒大(-20.12%)、万科(-58.37%)、中海(12.53%)、保利(-53.02%)、龙湖(-59.73%)、远洋(-56.26%)、招商(30.70%)、绿城(-58.25%)、富力(-62.01%)以及雅居乐(-84.49%)。
新年房企谨慎出手土地市场
楼市严控下,2012年初,房企拿地谨慎。
截至4月12日,中海地产累计新增土地储备213.4万平米,其中权益内的土地储备为196.5万平米。而去年同期,中海地产新增权益内土地储备525万平米,是如今的2.67倍。
与此同时,绿城中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不打算大手笔新增土地,“我们的负债已太高了”。而万科也直到4月才打破零拿地记录。
保利地产一季度土地支出也创出了三年新低。其支出45亿、购入建筑面积总额为182.86万平米土地。而2011年一季度保利支出70.56亿元,购入291.69万平米土地储备;2010年同期保利则支出158.76亿元,购入358.38万平米的土地储备。
不过,依然有房企在弱市下扩张:招商地产1-4月均有新增项目,累计支付28亿元。
而龙湖地产有关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我们计划向华南挺进”,并表示“公司下一步会考虑南下珠江,谋求全国化布局来增强对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