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试验:如何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6:58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金立新

   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解决温州问题的重要性在于,这些机构能够更好地解决温州所面临的民间与官方资金定价的差异问题以及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问题,同时也有助于破解银行在融资领域的主导地位问题及监管能力不足问题,甚至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这应该是一场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经历跑路、跳楼、资金链断裂等震荡之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再次使温州成为焦点。万众瞩目下,温州金融改革又将展现出什么样的前景?

  金融改革已经是一个谈论多年的话题。历史上,深圳、上海等地都曾与“金融改革”这一词汇相联系。2006年6月,《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下发,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无论是哪个层面推出的金融改革试点,其最终目标和结果似乎都成了一场吸引资本的盛宴。此次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却与以往的金融改革大不相同。

  一方面,2011年8月到9月,温州民间金融生态遭遇生存危机,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老板跑路、跳楼……种种现象自下而上地迫使温州地区滞后的金融改革必须推进;另一方面,多年以来,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四溢,导致商品价格不稳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打破银行融资模式的主导地位以解决民间资本流向问题、促进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等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大课题如何破解,都是温州金融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温州进行金融改革试点,考虑的重点应该不仅仅是解决温州的问题,而是通过对温州问题的解决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于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任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温州考察时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依靠市场、适应市场”。对于温州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周小川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应立足温州实际,解决温州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这种“两多两难”突出问题。

  在这些权威的表态以外,对于温州金融改革,人们最期待的是在改革试点中利率市场化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的问题有所突破。

  温州问题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民间与官方资金定价的差异问题,如此产生的许多弊端导致民间资本不愿意进入正规的金融体系,因此在温州金融改革试点中,利率市场化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二是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小企业的问题。资金在实体经济外循环的原因就在于实体经济以外有更多更快可以使资金增值的渠道。因此,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或者是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方式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是否能够真正促进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解决小企业问题?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能否打破庞大的银行体系在融资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进而解决同样庞大的民间资本流向问题?这些的确存疑。

  事实上,在目前全国统一市场下,某一地区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导致全国资金市场的不平衡,进而产生更多问题。同时,对于许多人所呼吁的建立民间银行问题,也难免会让银行体系更加庞大,同样也难以保证资金最大程度地进入实体经济。因此,解决温州问题,需要在“综合改革”方面下工夫。除了银行改革,也要善于利用和发展现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价值,做大非银行金融机构。

  目前由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六类:信托、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济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解决温州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机构能够更好地解决温州所面临的民间与官方资金定价的差异问题以及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问题,同时也有助于破解银行在融资领域的主导地位问题及监管能力不足问题,甚至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首先,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定价更市场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国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试点转化期间所造成的区域资金失衡问题。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就是因为在目前全国统一市场下,如果在某一地区进行试点则会造成全国资金向试点地区流动,不试则又很难发现问题。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布在全国各个不同地区,利用这些机构作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试点,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试点转化期间所造成的区域资金失衡问题,同时从中发现问题,便于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全面铺开。另一方面,目前信托、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定价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完全根据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状况和企业项目风险决定,这种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完全可以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借鉴。

  其次,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利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这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业运作特征决定的。一般银行贷款在发放出去以后就很难控制资金流向了,即使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将贷款发放给贷款企业的交易对手,但也很难杜绝企业暗箱操作,将资金运用于实体经济之外。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则更加有利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比如在租赁融资加融物的行业运行模式中,租赁公司通过融资购买企业生产所需物品,将这些生产所需物品用租赁的形式交给企业,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用于实体经济以外。同样,目前在一些制造类、消费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中,消费金融业务正成为一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金融形式促进集团产品销售的手段,因为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天生的血缘关系,这一类财务公司更注重对企业发展主业的支持。而信托公司的业务开展中,在《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19条中明确规定,信托公司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时,可以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采取投资、出售、存放同业、买入返售、租赁、贷款等方式进行。第20条规定,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项下可以开展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等业务。这就是说,信托公司也完全可以开展租赁业务。但是因为资金杠杆率和资金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等问题目前并没有开展起来。如果在法规上有所突破,信托公司也完全可能成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

  再次,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了在破解利率市场化推进难题、解决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问题外,对于解决融资市场中银行占比高和中小企业等问题也大有裨益。目前我国有信托公司66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20多家,金融租赁公司近20家,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目前仅信托和金融租赁所管理的资产就已经在7万亿元左右,从机构数量、管理资产和市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上,如果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相对于成立几家民营银行或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更有条件培育成为银行体系以外另外一个支持实体经济的产业,且便于监管,解决了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因为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出于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的考虑,这些机构对于与产业相关的小企业支持的动力也一定会强于银行,从而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如目前在一些开展消费信贷的财务公司中,为帮助企业集团产品的销售或为维护企业集团的正常运转,很多都在创新支持企业集团销售渠道或者是零部件提供商的方式和产品,而这些大多是小企业。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价值在温州问题的解决和目前中国金融改革中的作用,亟待挖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