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回报将向长期可持续水平回归 外资机构金融专家剖析中国银行业收益及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6:58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无论从平均资产回报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目前中国银行业都处于见顶下滑的阶段,未来坏账损失的增加会吃掉一部分利润。流动性大量投放带来的信贷损失递延效应到2011年基本结束了,2012年银行的回报将向长期可持续水平回归。

  近期,中国银行业“高利润”这一话题成为热点,网民、专家、银行家、官员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总的来看,指责银行利润过高的声音较大,甚至有利润高过石油、烟草行业的说法。不过,在本报记者看来,这种声音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情绪宣泄而非理性分析。日前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专注于中国银行业观察的外资机构专家未就银行业是否“高利润”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对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净资产收益率(ROE)、信贷成本和工资成本等指标的分析,剖析了银行业的收益状况及趋势。他们一致认为,无论从ROAA还是ROE来看,目前中国银行业都处于见顶下滑的阶段,未来坏账损失的增加会吃掉一部分利润。由于坏账的大规模出现具有周期性,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服务董事廖强认为,在某一些时间段银行获得高额利润,跨周期来看是必然的。

  资本和股本回报将见顶回落

  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相当快,分别达到14.5%,、34.5%、36.3%。其中,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3.28万亿元,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净利过万亿元。尽管利润增速如此之高,有专家表示,在一个较大的市场经济体内,比较行业利润高低不是看利润增长率,也不是看资产回报率,最科学的当属比较当期ROE,即资本利得。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ROE超过20%,略低于烟草但高于石油行业。

  在廖强眼里,目前中国银行业1.2%~1.3%的ROAA处于良好状态。他告诉记者,2011年以及之前几年中国的这一指标均高于正处于行业下行周期的欧美市场,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市场可比。据悉,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在不同年份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甚至更高。不过,这些国家普遍存在通胀率较高的特点,常接近两位数,越南甚至高达20%以上,其ROAA高与通胀密切相关。而相比之下中国的通胀一直较低(多数年份不超过5%),廖强认为1.2%~1.3%的ROAA其实属于偏上,银行要维持这样水平有相当难度。

  而从ROE来看,目前中国银行业在20%以上,在全球属于相当高的水平。几位专家表示,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欧美很多大银行都能实现20%以上的ROE,但事实证明不可持续,ROE的增长应该与实体经济增长同步。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联席领导合伙人王鹏程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后国际大银行面临很多问题,这几年ROE都很低。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西方金融机构的ROE在-50.50%~16.5%之间,除法国兴业银行集团外ROE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花旗集团、德银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由盈利转为亏损,而利润降幅最大的三家机构分别是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下降69.3%)、瑞银集团(降37.4%)、德银集团(降29.68%)。

  廖强认为,20%以上的ROE,或者反映银行的杠杆率过高,或者是银行体系内一些结构性因素的体现。与ROAA相比,中国银行业目前的ROE更加不可持续。不仅如此,过高的股本回报会吸引资金蜂拥而至,不利于整个行业乃至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这些年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的活跃部分原因正是银行业ROE过高的必然结果。

  无论从ROAA还是ROE来看,几位专家都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处于见顶下滑的阶段。廖强说,中资银行不断提升的资产回报率主要反映了两个因素,即受保护的息差以及这些年坏账损失大幅下降。目前银行的ROAA是特定时段的暂时性表现。“不是说数据有水份,而是说经济有周期,信用环境也有周期,在这个周期快要发生转折的时点上,可能出现资产名义回报与资产损失拨备不同步的情况,导致某一时段的资产回报率异常高。”基于息差可能回落,以及现有的坏账损失水平不可持续的判断,标准普尔预计今明两年中资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会快速下滑,回到0.8%~1%区间。这一水平与马来西亚、泰国等通胀水平接近的经济体的银行体系资产回报率差不多。当然,廖强补充道,如果坏账损失明显增加的话,下滑幅度会更大。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推出的刺激性政策,使得本该出现信贷损失的时点延后了。流动性大量投放带来的信贷损失递延效应到2011年基本结束了,2012年银行的回报将向长期可持续水平回归。”廖强说。也正因如此,标准普尔对大型中资银行在目前高回报下降低股息分配的未雨绸缪姿态表示欢迎。

  利差受保护是获得高回报基础

  从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表来分析,收入主要来源为净利差。巴克莱资本中国银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说,目前息差收入的占比为50%~60%,中间业务收入15%~20%,剩下的是投资收益。因此,有人将高利润首先归因于高利差。对此,王鹏程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利差在全球居于中等水平,利润增加是贷款规模扩大、工资和信贷成本低导致的。实际上,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银行业利差逐步收笮,2008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为3.03%,2010年为2.50%。相比之下,南美银行的利差高达两位数。他发现,银行利润增速与前一年的贷款增速差不多。同时,因为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很多资产出现风险,这几年国际同业的信贷成本很高,达到1%~2%,而中国的只有0.6%左右。另外,虽然金融业高管薪酬饱受网民抨击,但这几年国内银行业的薪酬在总收入中占比很低,不到20%,而欧美同业有的超过40%、50%。

  而廖强同意银行高回报主要得益于受保护的高利差,称这是其在好年景下获得优异资本回报的基础。不过,由于坏账的大规模出现具有周期性,他认为在某一些时间段银行获得高额利润,跨周期来看是必然的。实际上,此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银行业的高利润可能有多种因素,其中之一是存在很大的周期性。

  另一方面,鉴于中国银行业尚未发生大规模去中介化的现象,廖强表示,用中资银行的实际利差在全球范围内可比来论证国内银行的利差合理似乎有偷换概念之嫌。“换句话说,在以大企业和居民部门等低信用风险借款人为主的信贷资产结构之上实现3%左右的净息差,与以较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为主的信贷资产结构实现3%左右的净息差,有本质不同。由于存在低风险借款人向高风险借款人的隐性交叉补贴,中资银行改善风险定价能力的动力其实并不强。”颜湄之也持类似看法。她说,在美国,很长一段时间银行利差维持在3%~4%。而在银行业竞争过度的香港地区,利差低至1.3%~1.4%。由于中国大型银行业的客户多数是风险比较低的大企业,现行的利差水平不太恰当。

  利率市场化未必带来利差收窄

  事实上,虽然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开,但中国的去中介化正在发生,大企业更多地到债市融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管银行愿意不愿意,未来都必须更多地转向中小企业业务并可能面临利差收窄的趋势。不过,几位专家预计,利率市场化并不会必然带来利差的收窄,两者之间不具因果关系。实际上,在利率管制完全取消的美国,利差水平与中国差不多。

  假如银行的信贷及存款结构不变,廖强认为利率放开可能会使得利差总体上收窄,因为针对大量低风险借款人的贷款利率肯定会因竞争而下降,而这一部分利息损失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对高风险借款人的重新定价来完全弥补。但是,随时间的推移,信贷资产结构将逐步向中小企业等较高风险的借款人倾斜,有可能发生息差止跌回升的现象。“韩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亚洲金融危机后该国债市发展很快,目前银行的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韩国银行业的实际息差相对较宽。”他说。

  另外,所有的监管当局在放开利率的时候都很担心银行的非理性竞争,发展中国家监管者的担心尤甚。廖强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该国在放开利率管制后对银行定价方式有限制,规定贷款定价必须覆盖资金成本、风险,再加上合理的费用。这种加成定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非理性定价行为。

  银行收费或将进一步增加

  不少中国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效率低且乱收费,一些网民甚至认为收费项目繁多是银行高利润的另一来源。对此,几位专家明确表示,这方面银行没有太多可以被指责的地方。

  “凡是在海外有过办理银行业务经验的人其实很容易发现,中资银行的柜台效率还是很高的,很多个人银行服务还是免费午餐。尽管收费项目近年来增加很快,但收费水平总体上较低。我们预计未来银行收费会进一步增加,以弥补成本。”廖强说。实际上,现在中资银行是在用可以轻松获得的利差收入来交叉补贴本来应该收取的中间业务收入,而这种“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补贴方式并不足取。在利息收入方面银行应该按风险定价,而在中间业务方面提供了服务就应该收费。

  颜湄之表示,这几年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确实上升了。不过,与混业经营模式的外资银行不同,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能达到25%就很不错了。王鹏程也持类似看法,并认为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表明中资银行进步了,但未必预示其成功转型了,因为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服务创新不够还有潜力可挖。

  市场准入门槛高被不少人视为导致银行高利润的主要因素。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看法不一。颜湄之说,从经营角度看,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如果银行业是在自由竞争环境下赚钱多,人们没什么想不通,但市场准入门槛高让银行的高利润有些问题,特别是在别的行业经营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而王鹏程对此却不认可,称中国的银行其实不少,再偏僻的地方都至少有三四家银行在相互竞争。王鹏程说,中国有大型国有银行5家,政策性银行3家,还有众多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邮储银行,与电信、能源行业相比,银行也不能说是垄断。国外市场上大的银行也只有几家。银行业涉及到全球、地区、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不可能不受到高度监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