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扩军战略引争议 由迁移到转型不应忽视品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7:16 来源: 通信信息报■本报实习记者 庄晓东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在业界看来,富士康疲态渐显。然而并非如此,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近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富士康集团已经计划在海南投资建厂,工厂今年内能够动土,厂址首选在海口。与此同时,富士康集团也与海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航空、物流、科技地产、商业贸易、电子产品组装工厂等领域达成了合作共识。
近年来,代工巨头富士康频频内迁扩军,在探索转型道路上殚精竭虑,却收效不大,3月27日,富士康母公司投资8.09亿美元获得夏普10%的股份,正式开始将转型之路伸向上游产业链。纵观富士康近些年的转型运作,突出特点是富士康不愿意放弃代工企业角色,也不愿意尝试走自主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富士康的成功转型。
富士康内地扩军难免诸多非议
近年来,富士康在内地频频圈地扩充,2010年7月,富士康通过对成都及郑州两地64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2011年1月,富士康敲定在沈阳市和营口市设立两个新厂,2012年,富士康又开始了在海南的投资计划。据统计,截至2010年,富士康在内地拥有的工厂园区就有20多个。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在内地的事业仍然会继续扩大,日后将在更多的省份建厂,可以预见,未来富士康的版图会持续丰满。
其实,富士康这些年的发展步伐如此之快众所周知,但富士康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非议也比比皆是。首先,劳工环境问题首当其冲。据悉,公平劳动协会就曾对富士康工厂做出过调研评估,报告称,富士康工厂至少存在四五十起违反协会规定或者中国劳动法的情况,其中,加班工作时间超长、工人薪资水平低等成为了最主要的突出问题,而此前的跳楼事件更是让富士康劳工环境所受质疑达到了顶峰。
其次,苹果效应一次又一次将富士康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据统计,富士康已经为苹果组装了超过2亿部iPhone。而近期有报道称,苹果将在6月份发布下一代iPhone,富士康也正在为此紧急招募员工。此前“13连跳”事件让富士康背上了“血汗工厂”的骂名,而更多人则指明苹果是始作俑者。纽约时报就曾发表题为《追求廉价是导致富士康问题根源》的文章,赤裸裸指出富士康为苹果生产iPhone,导致工人加工超时,环境恶劣危险。看来,针对富士康的负面舆论还将延续。
从内迁到转型富士康困难重重
事实上,富士康近年来除了拼命在内地迁移扩张之外,也在努力寻求转型变革之路,早在2009年,富士康成立飞虎乐购,开始了零售之路,2010年7月,富士康在浙江嘉兴成立子公司,支持员工自主创业,宏伟的万马奔腾计划也一度受到了多方关注。此外,如与麦德龙合作的电器城万得城、主攻专业IT卖场的赛博数码广场、借助大型商场超市扩张的敢创数码等也是富士康在转型道路上的尝试。据报道,3月27日,富士康又有大手笔的运作,母公司投资8.09亿美元获得夏普10%的股份,这一次,富士康的转型开始从代工企业向上游扩展。
转型之路并没有让富士康真正走向成功,时至今日,富士康依旧没有能够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扮演的仍然是一个“代工企业”角色。2011年,飞虎乐购因董事长离职事件遇到了危机,而前不久传出,被郭台铭寄予厚望的“万马奔腾”项目因遭遇重大挫折,有可能被放弃。此外,万得城、赛博数码和敢闯数码等多家富士康转型投资领域运作也未见突出成绩,经营平淡无奇,富士康的转型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其实,从利润率日渐微薄的代工领域向利润相对丰厚的渠道和上游转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目前来看,富士康正面临转型之困。一方面,富士康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相当依赖于代工模式,富士康在代工行业的位置无可替代;另一方面,富士康又需要摆脱目前状态,扩张内迁是富士康的自救方式,但加工业无话语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有迈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才能掌控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只有产业转型,走创新之路,才有可能找到强大发展之路。
转型之路应加快树品牌
富士康的转型之路一直跌跌撞撞,近年来郭台铭几乎把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试图尝试了一遍。无论是选择自造、收购,还是选择参股、合作,富士康为企业转型做出的努力毋庸置疑。然而,郭台铭坚持认为“对渠道的投资,不是为了要掌握品牌,而是要掌握供应链和消费者行为。”,这种理念助长富士康“不做品牌”的策略和决心,致使其始终没办法成功完成转型代工企业的角色转换。
反观HTC,通过自身的战略眼光,抓准时机,成功实现了从代工企业向智能手机品牌商的华丽转身,如今HTC在智能手机行业里风生水起,据统计,2011年,HTC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5%,排名世界第四,在安卓系统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一。在金灿灿的成绩背后,HTC带给了人们关于代工企业如何改变自身命运话题的思考,品牌之路或将是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比之前过于强调创新和研发,HTC现在的做法是给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使用体验,并试图将此作为HTC的核心竞争力。周永明称,无形的竞争力不仅仅依靠技术或者资本,发展品牌是一种更大的挑战。
其实,与其面临在代工利润下滑而苦苦挣扎的局面,在渠道和上中游产业链举棋不定的尴尬,不如转变思维,走创新道路。打品牌旗号。富士康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或许可以效仿HTC的发展模式,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中有更高层次的提升,富士康才能彻底打破“血汗工厂”的枷锁形象,成为行业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