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行盈利近与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1:5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梁宵

  私人银行盈利仍是大多数银行“回避”的话题。

  从公布的年报来看,目前各上市银行对私人银行的成本与盈利状况鲜有披露。出人意料的当属兴业银行,其年报显示,私人银行部成立首年就实现了盈利。

  尽管被看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引擎,但在产品同质、服务雷同、人才短缺等短板制约下,私行盈利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一些私行也可能由于追逐短期利益,透支未来的发展。

  各家银行对私行发展都寄予厚望,工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琪就曾表示私人银行前景“毋庸置疑”,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即便客户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盈利仍然是个遥远的命题。“客户营销难,盈利更难。”一位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部负责人就如是表示。

  私行产品的同质化,也决定了私行的盈利非短期可成。

  2010年年末宣布私行实现“盈亏平衡”的中信银行,其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马劲松也直言:“营业收入不是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业务能帮助带来更多的客户,客户对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业务都会做出贡献。”多家上市银行都在年报里面表述:“私人银行客户数大幅增长……,以此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到目前为止,只有工行、招行、兴业银行表示其私人银行已经实现盈利。建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魏春旗在2011年12月接受采访时亦表示建行私人银行“已经实现盈利”。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许多盈利尚建立在假设成本之上。

  关于私行盈利的计算方法自然各行不同,有的银行并未对私行单独进行成本核算,比如摊销的渠道费用,固定资产的成本支出,团队维护和建设的费用等等,利润是基于一个假设成本来进行计算,亦有业内人士直言,有的盈利禁不起推敲。

  另外,在国内,按照监管层的规定,各家银行对客户的收费模式只能为佣金制,并不能像国外一样通过给客户进行资产配置享受业绩提成,也就是说,现有的监管政策并不支持银行对客户收取管理费,在这种收费模式下,银行考核客户经理主要倚重于销售,也受困于制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的发布仪式上也表示,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是个富矿,但是当前中资私行还是跑马圈地的模式,产品线不够丰富、管理粗放以及监管方面的限制,影响了私行的盈利,导致富矿不富。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何在当前的体系下,小到银行客户经理考核,大到私行盈利,无不跟产品销售额紧密相关。而只要银行出于短期利润考虑,肯定是只提供最赚钱的产品或服务,而这对有资产配置需求的高端私行客户来说,未必真正有利。在这两者之间,银行要做出权衡,尽量达到双赢。

  但“双赢”的尺度显然不那么好把握。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前业务负责人近日就主动揭开行业潜规则:“有些私人银行对客户是一种‘掠夺式的发展’,只是简单地等同于‘大贵宾理财’客户来销售产品,这种做法对上忽悠最高决策者,使决策层对市场产生过度盲目的乐观;对下硬压指标,导致怨声载道,客户投诉不断;唯独中间者牺牲了银行私人银行品牌、‘斩掉’了客户、虚增了销售。”

  显然,如何避免短视行为,真正依据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的情况收取费用,使得银行利益和客户利益完全一致,或才能防范上述道德风险。而在当下,最重要的是全行业增强自律,不透支行业发展的未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