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健品行业频曝质量门 三大现象埋隐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6:5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欣天

  中国保健品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不过中国保健品企业整体与外资相比仍然缺乏竞争力。生产成本的低投入与广告的高支出形成鲜明对比,假冒伪劣的屡禁不止和OEM贴牌生产的盛行给保健品质量蒙上了更多阴影。

  2011年中消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出,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广告和虚假品质,4487件保健用品的投诉中,涉及质量的2416件,广告的532件,虚假品质为421件;6138件保健食品投诉中,投诉质量问题的有2611件,其次是812件投诉广告、535件属于虚假品质。国家食品药品家督管理局4月11日发布的最新公告,要求各地依法查处“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10种含有西药成分以及未含有处方中标示的褪黑素的“御荣堂牌睡的好胶囊”等共11种假冒保健食品。

  大量保健食品被查出有害物质

  近几年,包括很多拥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都被检查出掺有违禁成分和有害物质,一次次打击着消费者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2004年12月,完美“芦荟矿物晶”被查出碘、锌、铬等“微量元素超标”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多位消费者出现药物性肝炎、胃癌或精神病等症状,部分消费者甚至因此死亡。

  2006年4月,“利威牌康立舒胶囊”中被检出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格列本脲”等化学合成药物。

  2008年7月,北京一消费者因长期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导致继发性便秘而将生产企业告上法庭。

  菏泽周女士2011年4月份开始使用完美产品排毒,吃的、抹的,算起来有20多种,前后花费四五万元。最初吃得不多,从7月8日开始大量吃完美保健品,“清调补系列”、山茶籽油、沙棘茶等,每天五六样,每样3包,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但是就在她大量使用完美保健品不到一个月后,身体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反应。“先是左耳根后有铜钱大的洞开始流脓,后来是脖子出现一圈像烧伤过的痕迹,再就是脖子和前胸出现大面积溃烂。”周女士说,所有的医生听完其遭遇后均表示,她身体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肯定和完美产品有关,但没有一家医院愿意给开诊断证明或对其予以治疗。

  2011年11月,标示生产单位名称为“广州康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生产的24个品种系列声称减肥类食品中检出西布曲明、酚酞等违禁成份。

  2012年3月28日,据新华社记者报道,按照0.5mg/kg的铅限量指标,有多个螺旋藻产品被查出铅含量严重超标。不过2012年04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螺旋藻保健食品有关问题的回应中称,以藻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铅指标限量为2.0mg/kg。最终在13个可疑产品中,有1个不合格产品和3个假冒产品被依法查处。

  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保健食品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有关保健食品的质量问题要么未被媒体报道,要么被企业公关,在网络上已经难觅踪迹。保健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并非偶然,三大现象的存在使保健品行业的整体的质量水准大打折扣。

  现象一:生产成本低投入VS广告高支出

  很多保健品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少,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业内人士透露,保健品的科研经费应占其利润的3%~5%,但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润的1%。保健食品利润一般可达100%~200%。一个保健食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出成品,再到商标注册一般只需数十万元。以碧生源为例。碧生源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原材料成本及包装材料成本分别为3910万元、4930万元、5460万元和2710万元,分别仅占该公司总营业额的24%、13.8%、8.4%和7.4%,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

  甚至不惜在原材料上弄虚作假。例如一直旺销的“蜂源牌蜂胶”等多种蜂胶产品一夜之间被披露其实是杨树胶。由于天然蜂胶产量有限,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有八成蜂胶产品其实都是杨树胶或掺有杨树胶。另一些企业则在原材料产地上造假。2012年3月,有媒体报道东阿阿胶在产品产地标注问题上存在虚假行为。汤臣倍健的螺旋藻产品也被媒体指出存在虚假标注原产地的行为。

  与企业拼命压低生产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告宣传上的高投入。

  有很多保健食品虽然没有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却普遍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情况。差不多每个月全国各药监部门都会公布一批违法违规宣传的保健品黑名单。中消协曾对收集的部分商场、媒体上发布的广告说明以及宣传单调查,发现其中夸大宣传的占到70%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只有26%。

  很多保健食品片面宣传功效,对产品的副作用及食用的注意事项却只字不提。2012年3月多名消费者反映婴儿在食用金奇仕产品后出现佝偻病,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健品食用不科学不规范所致。

  现象二:保健食品制假售假行为猖獗

  很多造假团伙利用消费者识别能力较差,造假成本低的特点,通过生产销售假冒保健食品牟取暴利。仅在2012年2月份,有关部门就查处了多起生产假冒保健产品的案件。

  2012年2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布,“7色瘦”、“福莱健牌褪黑素软胶囊”、“海兰鑫褪黑素软胶囊”、“御荣堂牌睡的好胶囊”等21种产品为假冒产品,并检出化学药物成分。

  2012年2月12日,海南省食药监局查处了冬虫夏草口服液、好记星口服液等17种假保健食品。其中有的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的是假冒生产企业。

  2012年2月14日,广东省对一些违规保健食品进行查处。“中华回春宝”未经批准,其余标示“健力邦裕丰胶囊”、“笑来营养牌鲨维康软胶囊”等几种都是假冒产品。

  2012年4月10日,广州市工商局查处有史以来最大保健品造假窝点,案值过亿元,假冒保健品多到“10吨的大卡车20辆都拉不完”。现场各个仓库内摆满了纽斯莱、汤臣利健、汤臣康健、康福莱、罗氏、养生堂维生素E等假冒各个品牌的各种山寨保健品。高钙片、鳕鱼肝油、西洋参含片、维生素片、苹果醋、卵磷脂、螺旋藻……各种功能的保健品应有尽有。

  假冒保健品不仅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扰乱了保健品市场,给正规保健品企业的销售量和品牌形象都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现象三:保健品OEM贴牌盛行猫腻多

  一名保健品代理商表示,保健品行业贴牌生产现象十分普遍,个别小厂从大厂借来批准文号,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1世纪网注意到,一家号称是亚洲最大的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公司在其官网上清楚地写着“提供20余个健字号、50余个食字号的全程贴牌服务”。

  国家食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网,保健品贴牌代工要看产品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保健品要找对应的有生产资质的代工企业才能生产。

  2005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将保健食品GMP认证制度纳入强制性规定。根据《保健食品GMP审评方法及要求》,经审查不符合GMP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委托符合GMP的企业进行生产,受委托企业必须持有有效的保健食品生产卫生许可证,委托生产的保健食品在产品包装标识及说明书上必须注明“委托xxxx生产”,并注明受委托生产企业的地址。

  国家食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同一个保健品批准文号被多款产品使用(即套牌生产)是违法的,企业出租批准文号也是违法的。委托生产与租用批准文号不同,委托双方要签订相关合同。受委托方一般只承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其他责任则由委托方承担。

  “套号”在业界算是老大难问题,翻看这几年各地药监部门的查处信息,“套号”时常出现。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咏表示,由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套号生产仍是监管的灰色地带。(21世纪网 陈欣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