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季羡林上亿遗产之谜:追讨3年未果 北大沉默是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8:26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季承追讨3年未果 北大沉默是金

  2009年7月11日,一代国学大师、98岁的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与世长辞。

  2011年2月,季羡林的独子季承颠覆“大师”完美形象,出版了《我和父亲季羡林》一书。

  在儿子季承的笔下,季羡林先生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个有国无家的浪人,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早年的心结——过继叔父家、无爱的婚姻、母亲的早逝,塑造了他压抑、封闭、孤傲的性格,他的意气用事毁了自己一家,又使他身陷阴谋的泥沼而难以自拔。

  这“泥沼”延续下来,演变成季羡林先生亿万遗产的归属问题。在季先生辞世的近3年时间里,作为直接继承人的季承不断向北京大学追讨季先生遗留下来的577件文物。近日,季承又再与北大面谈,要求北大一周内先期归还季先生遗产中38件珍贵文物,其余500余件文物可择期归还。如北大依旧拖延,季承表示将采取包括诉讼在内的其他方法追讨。但截至记者发稿,北大方虽称将于本周内回复,却一直未有后续回应。

  价值几亿元的珍贵文物

  因为种种原因,季羡林先生的大部分遗产都由北京大学保管着。为此,季承曾多次与北大协商归还事宜。他表示,此次先期索要的38件文物,是北大2009年3月从家里拿走的“代为保管的东西”,而这批文物也最为珍贵。其中包括季羡林先生最珍爱的苏轼《御书颂》。

  季承回忆,2009年3月23日到26日,北大派了一个小组到季羡林先生所住的蓝旗营居所内清点物品。当时他和季先生秘书李铮的儿子李小军也参加了。清点中,清点小组成员对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一一登记造册,最后选出了38件珍贵文物,要求由北大代为保管。

  出于对北大的信任,季承在请示季羡林先生后,同意了北大的要求,并签署了一份“暂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保存”字样的目录清单,然后北大拿走了这批文物。

  至于其他577件文物,季承表示,它们价值相当不菲,其中有多幅齐白石的画作和207幅古代书画作品,“齐白石的画不算最珍贵的,其中有相当一批是明清两代的精品,不乏八大山人、郑板桥等人的画作。这些文物、字画价值几亿元。”

  季羡林先生生前对《御书颂》非常珍爱。季羡林先生的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曾表示,季先生对《御书颂》一直深藏不露,有幸一亲芳泽者极少。而季先生得到和收藏这幅书帖的过程也很传奇。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一个“说老实话运动”中,《御书颂》的主人迫于形势,站出来说这幅作品是赝品,这样一来,这幅价值连城的作品也无人问津了。而博学的季先生在仔细研究《御书颂》后,发觉《御书颂》主人的“真话”疑点甚多,爱好收藏的他便出巨资500元,将《御书颂》买下。

  收藏《御书颂》后,季先生又经历过一次“失踪门”。几年前,季先生忽然想看看《御书颂》,却遍寻各处都没找着。过了一段时间,季先生家的保姆在打扫卫生时,突然发现季先生的书桌底下(也有说是季先生的床板底下)用胶带粘了一大卷东西。取下打开一看,正是《御书颂》。后来,一位助手向季先生解释,因为怕弄丢了,所以将《御书颂》粘在书桌底下。

  遗产纷争持续数年

  按照常理,季羡林先生的遗产,他的家人有100%的继承权。但自季先生去世后,在有关其遗产的归属上,北大和季承一直争执不已。

  此次追讨事件前,北大方面曾表示,他们是不会无缘无故扣留季羡林先生遗产的,其理由是,早在2001年7月6日,季先生就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关于捐赠自己图书、手稿、字画等物品的协议书。协议书写明,季羡林先生自愿将所藏书籍、字画、手稿、照片、古今字画及其他物品捐赠给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也接受了上述捐赠。

  但季承表示,季羡林先生之所以有这个捐赠协议,在于当时他们父子自1994年12月4日离别后长期隔绝,直至2008年11月7日,这对暌违14年的父子才得以冰释前嫌,重新团聚。

  对于曾经的捐赠协议,季承表示,父亲生前已取消了这个捐赠协议,北大方面也曾答应将季羡林先生的所有字画、书籍、手稿、财物全部交给他。那是2009年1月13日和16日,北大派杨河、王丽梅两位书记和许多工作人员前往301医院,向季羡林先生报告文物清点的结果,并表示这些字画捐与不捐完全听从季先生的意见。季先生当时就表示不捐,“这些字画是交北大保管的,如何处理,再研究。”当时,北大还把季先生2001年签订的捐赠协议退还给了季先生,“现场有很多人在场,还录了像。”所以“577幅书画作品是交北大保管的”,而非捐赠。

  其实,自季羡林先生去世后,其遗产纷争就风波不断。除季承外,季先生的弟子钱文忠、前秘书李玉洁、干女儿王如都曾裹挟其中。2009年12月,王如和方贤如还破窗进入季先生家,盗走了价值330多万元的遗物,这些遗物后来被警方归还了季承。

  名人捐赠该依法进行

  自季承与北大的交涉不断见诸媒体,外界对他的指责声就没断过,诸如“爱财”、“败家子”、“忘情”,不一而足。对此,季承表示,感谢北大对季羡林先生的照顾,但向北大索要季羡林先生的遗产不是“忘情”而是“维权”,“情是情,法是法”,“属于你的财产和钱,就要去维护,受到侵犯时就要维权。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在《北大为何强占季羡林先生的珍贵文物》的博文中,季承坦承,“有人指责我为什么不捐赠,说捐了就算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首先,我认为,捐赠与否是主权人的权利,捐与不捐只能由主权人来决定。”

  对于这笔遗产要回来后作何处置,季承表示“不会挥霍浪费,而会以某种形式回报社会,譬如设立季羡林奖金就是如此”。

  其实早在2010年8月,季承向北大索要季先生遗产时,就对这笔遗产做了初步规划,那就是设立“季羡林奖金”,并称到时将至少捐赠上亿元。按季承计划,该奖学金每年奖金数额在300万到500万元,每个单项奖金数额为30万到50万元,每年共10项,平均分布于国内外东方学、中国国学、历史语言学、翻译作品、散文杂文5个领域。

  但尽管如此,北大方面却对此事一直未有正面回应。“我多次找北大相关领导,但对方一直采用拖延的办法,任何态度都没有。”北大沉默拖延的原因,据知情人士爆料,北大其实是希望以官司解决此事。因为过去几年,北大领导层多有变更,在自己负责期内让季羡林先生遗产脱离北大的实际掌握,是许多负责人不愿看到的。所以季承与北大的纠纷法律层面解决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如果北大因为败诉而不得不将遗产交还季承,相关负责人也就不用落埋怨承担责任了。

  对于未来这场可能性很大的官司,本报记者也咨询了北京宏建律师事务所的郝龙荣律师。她表示此案并不复杂,几个关键节点在于:季羡林先生是否和北大签署过捐赠协议;即便已经签署,季先生遗物的形成时间和捐献举动是否得到家人的赞同都很关键。而从该事件来看,季先生虽2001年7月和北大签署过捐赠协议,2009年1月却又收回了捐赠协议,那该遗产也就不属于北大,理应归还季先生家人。

  近年来,名人遗产纠纷不断,其中“捐赠官司”也屡有发生。在这些事件中,名人后代对于自己先辈早年因政治原因的“捐赠行为”多存疑义,以至于发起追讨,但真正能够收回遗产的却很少见,而名人后代还因此要承受公众指责的压力。这种状况自然令当事人甚感无奈,但其中隐含的却是社会对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法律精神的淡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