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底层动员:温州“金改”内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8:36 来源: 中国经营网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4月10日上午,连日淫雨霏霏的温州迎来晴天。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主持温州金改座谈会,亦是7个月内二赴温州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宣布正式启动温州金改。周直言,温州金改“自下而上”,允许试错;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

  周德文的心情再度如温州的天气一般明朗。周德文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也是制定《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的参与者之一。2011年10月4日以来的半年多,是周德文最为充实而难忘的6个月,在他手中,“方案”雏形多次修改,先后向温州市两会、浙江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提交,经历坎坷。

  3月28日下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下称“温州金改”),批准实施十二项主要任务(下称“十二条”)。周德文几乎因此变成了“空中飞人”,仅4月9日到12日,他就两度往返于北京和温州之间接受采访。

  底本:“1+8”草案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6个多月前,因为温州企业“倒闭”和企业家“跑路”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7·23”温州动车事故之后3个月内第二次赶赴温州,周德文受邀参会。

  “与会企业家代表纷纷向温总理诉苦,讲述融资及经营等方面的困难,我当面向总理提出了五条建议——直接为中小企业减税;加快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加大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适度调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建议国务院设立国家中小企业管理总局。”周德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周德文透露,在温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他第一个向总理提出温州金融体系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我说得很直白,金融领域的高垄断已经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对这类企业缺乏扶持,金融体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周德文说,总理在听完他反映的问题后,当即表示“批评得对,批评得很中肯”。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浙江省政府提出了在温州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想。在得到总理当面认可后,温州市形成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初稿,再由浙江省政府审定后上报,成为接下来的紧迫任务。

  2011年10月1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共8项具体举措,分别是:争创“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下称“国家金改”);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全面启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鼓励和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专业机构;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促进股权投资业发展;建立创新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机制。

  这八项举措也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2011年11月2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温政办(2011)157 号下发,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下称“金融办”)设立,同时设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归金融办管理。

  同年11月8日,温州市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宣布,为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温州市将全面实施“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所谓“1”,即是国家金改这一总方案;而“8”,则是围绕上述总方案对应制定的8个专项子方案。具体包括:试点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做大股权营运中心、试点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及温州银行发展规划、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创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等内容。

  设立村镇银行成为新增主要内容。但也有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认为,调整方案中很可能列入了后来获批“十二条”中并未出现的“利率市场化”。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资深委员、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长谢浩说,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关键部位,也是十分敏感的部位。10年前温州就已经试行过利率市场化探索,出现了资金流向金融机构不均衡等问题。这种情况有两个视角:一方面,不均衡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竞争而导致金融服务的改善;另一方面,从中国国情和宏观层面考虑,毕竟利率市场化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出台并不那么简单。但对此,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曾在接受采访时加以否认,表示利率市场化根本没有申报。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随后“1+8”方案被上报至浙江省政府。

  浙江省政府又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修改调整。前述接近人士表示,正是在这轮修改中,围绕“利率市场化”是否上报,让浙江省政府颇为为难。

  “一方面,只有利率市场化,才能真正打破垄断,形成银行间竞争,改变民间借贷利率过高的现状;但另一方面,如果加入此条款,温州利率与全国不一致,又可能导致全国资金在温州银行间的大规模进出,扰乱既得利益方,导致相关方案获批难度加大。”该人士分析说。

  这一说法未能得到浙江省参与方案修改人士的确认,但因为浙江省层面对上报内容的仔细斟酌导致方案上报时间迟滞,却是事实。

  “温州申报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的内容与去年年底温州政府出台的‘1+8’改革措施的内容不是一回事。请某些媒体不要把两者内容‘混淆’起来。当然,这两者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不会相互割裂,不会毫不相干。‘方案’是顶层设计,‘1+8’是地方性金融改革的初步探索,为‘方案’实施奠定基础。”张震宇透过微博(http://weibo.com)表示。

  在中央高层多次催促后,浙江省草拟方案在2011年11月10日上报至国务院。“利率市场化”字样未曾出现。

  “中央本来非常开放,如果确实是浙江省为了获得批复而没有添加相关条款导致最终获批的‘十二条’缺乏实质突破,对浙江来说,无疑得不偿失。”上述人士叹息称。

  此后,上报方案被国务院转批给中国人民银行,由央行牵头提出修改意见。而央行在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部委反馈意见后,于2月初完成了论证、修改,并完成八部委会签,在3月初上报国务院。

  “春节以后第一次上北京,突然发现明天是元宵节。但为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早日获得批准。个人失去一些不足为奇!”2月5日,张震宇再次透过微博表态。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两会开幕后,有关温州金改方案的动向更受关注,但3月12日,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表示:首先,去年温州确实提出了希望进行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议,同时有关部门也作了认真的研究,但是恐怕不应该挂“国家级试验区”,可能不一定有这个抬头。这个试验区也是针对当前的问题通过改革进行探索的一个尝试,因此他们提出的一些试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难点仍在酝酿讨论之中。

  难点:存款保险制度

  让央行和银监会酝酿讨论的最大难点很可能就是利率市场化及背后的存款保险制度。

  既然获批的温州金改《方案》果然没有周小川所称的“国家级”抬头,他口中的“难点”到底是什么?

  综合本报记者获得的各方信息,让央行和银监会酝酿讨论的最大难点很可能就是利率市场化及背后的存款保险制度。

  国务院参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夏斌接受《财经》采访时曾分析指出,“利率彻底市场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银行成本提高,利差缩小,竞争加剧,难免会出现有些银行倒闭、破产。银行倒闭破产,老百姓的存款怎么保障?就要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那么,赔保每个老百姓多少存款?银行交多少保费?大、小银行是否按同样比例交?这一系列问题要研究。也就是说,推行利率彻底市场化之前,要尽快把存款保险制度建起来,把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建起来,首先要呼吁这件事!”

  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两会期间参与山东团封闭讨论时亦指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相当复杂,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十个字,说了很多年了,但这个问题十分复杂。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凡是从民众吸收储蓄存款的机构,建立保险制度,一旦你完蛋,你的存款保险机构给你保还多少钱?我一直琢磨什么时候推出这个制度,为何推出,推出后银行会出什么问题。”王岐山称,“存款保险制度,大银行用不着,小银行很需要。但如果小银行推行了这个制度,老百姓是不是会因为怕小银行倒闭而不去存款?而如果所有银行都推行,老百姓会不会在这个存50元,那个存50元,都是50元?另外,存款保险是存款者得交钱,我替你保险,你得交钱。然后由谁来监管,央行还是银监会?监管力量如何下到基层?”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循此还可发现,温州金改“十二条”中最让人期待也最模糊的第二条恐怕也是因为上述难题。

  该条款称:“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什么‘条件’才是‘符合条件’,央行明显语焉不详。”谢浩也对此存疑,但他同时认为,第二条是《方案》中最难得的亮点条款,诸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虽均非新鲜事物,由小额贷款公司合规转为村镇银行,却让人期待。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推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自负盈亏。村镇银行则是银监会于2006年年底推出的新兴金融机构,目的在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准入,要求股东至少有一家为持股比例不低于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且主要发起人为出资额最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贷款1935亿元。而村镇银行合法化运行以来,还没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转制为村镇银行。

  而考虑到村镇贷款规模小、风险大、不良率高、监控难度大等难点,曾被国家定位为主要营业区域开设在农村的中国农业银行,目前的主要营运区域实际早就脱离了农村。

  王岐山亦指出了当下发展村镇银行的困难:“金融问题,最怕的是小微企业的弱势。民生的最大根本是就业,小微企业承担着解决就业的最大民生。小微企业怎样做上去?我去河南调查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有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存贷机构,但现在很多农村信用社变成农村商业银行了。一变成农商行,就成了股份制企业,就要准备上市,然后跨区域,成本就高了。农民养猪那点利润,哪养得了你们开汽车、住高楼的银行职工?”

  项目:温州金改关键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已经注意到了温州产业布局的缺陷,这对于未来温州资金回归实业、温州产业升级转型意义重大。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4月5日,温州市市长陈金彪一行来到杭州,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与众专家学者讨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

  3月28日《方案》获批后,温州市金融办曾表示,将加紧制定出台意见稿,在四月份出台《方案》实施细则。

  据参与讨论的专家透露,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金融业将发展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是试点起步阶段;2013~2014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初步形成完善的地方金融体制;2015年及以后为深化完善阶段。

  几乎逐一对照《方案》“十二条”,意见稿提出的主要细则依旧为12条。

  其中,第二条亦未透露小额信贷公司怎样才能合规转为村镇银行,而仅是列出了量化指标:争取2013年全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总数超过30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分批公开招投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中心镇和功能区全覆盖,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资本净额达到200亿元;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资本净额达到400亿元。

  但细则第六条则明确提及了存款保险金制度:“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小金融机构。”当然,考虑到存款保险制度2007年已被央行高层考虑、却因美国次债危机搁浅,该制度何时推出仍未可知。

  “《方案》的推出有积极意义而无革命意义。”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主任李坚平反问说,“类似于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这类机构定性为何种金融组织?对于部分民间借贷而言,确实可以通过借贷中心登记而公开化、阳光化,但这更多是便于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对于供需双方真正深层次的逐利投资取向则并未解决。”

  让李坚平深感无法乐观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前述“十二条”政策突破力度并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温州的产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虽然也有正泰、奥康等规模企业,但打火机、小五金、皮革等中小散企业过多,在人力成本高企的当下,温州的产业“空心化”趋势相当明显。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早在2007年,温州一些中小鞋企的老板就在考虑将温州模式‘移植’至中西部省份,现如今,四川、重庆都建立了温州制鞋生产基地。2009年6月,温州一家14年历史的皮鞋企业搬到了重庆璧山。璧山每亩工业用地只要3万~4万元,温州每亩要300多万元,我为什么不走?”周德文说。

  而曾多次赴温州考察的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也认为,温州2011年借贷风波的源头是产业空心化带来的“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

  “所以,当下最关键的是寻找更多有前景的投资项目,而不是简单将民间借贷阳光化。”李坚平说,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已经注意到了温州产业布局的缺陷,这对于未来温州资金回归实业、温州产业升级转型意义重大。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做过一个比喻,说工业是‘圣父’、金融是‘圣灵’、商业是‘圣子’。无论工业还是商业,都缺不了金融,金融往往会扮演灵魂作用,但温州既没有像晋江那样形成独特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也没有像佛山那样培育出美的、格兰仕等家电领军企业,中低端企业多,一旦无法实现升级转型,在全球金融危机‘风’、国家宏观调控‘雨’、企业盲目扩张‘潮’三者夹击之下,1997年和2008年都安然无恙的温州企业,2011年终于撑不住了。”谢浩说。

  温州金融改革历程

  1980年10月

  金乡信用社在全国率先实行浮动利率。

  1987年

  央行批准率先在温州实行利率改革。

  2002年8月

  戴相龙提出温州金融体制改革设想。

  2011年6月

  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开展实质性交易。

  2011年8月

  温州爆发企业债务危机。

  2011年9月27日

  温州召开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企业协调组、融资协调组、维稳协调组、宣传报道组四个专项工作组。

  2011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成为日后温州上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2011年9月28日

  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涉及多项解决中小企业债务危机问题的措施,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资,当地政府抽调25个工作组进驻市内各银行,防止银行抽资压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2011年10月4日

  温家宝总理来温,先后召开两次会议,与温州企业家代表座谈,听取省市工作汇报,发表重要讲话。

  2011年10月12日

  市政府确定设立温州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规模为5亿元。

  2011年10月底

  温州市政府起草的《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递交浙江省政府,经研究完善后,上报国家相关部门。

  2011年11月8日

  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和系列配套的8个文件,启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同日,温州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2012年2月1日

  世界温商大会吸引了1000多名在外温商齐聚家乡,会前会后共签约124个项目,总投资1489亿元。

  2012年2月29日

  温州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试营业。同时,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在鹿城区启动试点,将于近日挂牌。

  2012年3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