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宽松有必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0:14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央行日前下发通知,4月1日起对央行专项票据置换进展顺利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给予1%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优惠,政策实施期为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
这项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并非全部下调存准率,而是对部分资产质量较好的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放宽贷款限制,是定向宽松而不是全面宽松。二是放松的幅度比较大,以往放松幅度一般为0.5%,这次为1%。三是给出政策有效期,便于央行观察和控制政策的执行效果。
1%存准率优惠是否能真正收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即放松的贷款是否能真正流向需要支持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而不流向政策调控的行业?由于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不大,特别是其贷款客户主要是县域内的中小企业,所以其多出的贷款额度应该主要流向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跑冒滴漏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央行执行对经济预调微调方针的有意义的举措。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国家统计局对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缓中趋稳”。啥叫“缓中趋稳”?GDP下降,投资下降,出口下降,房地产业发展减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下降,PMI下降……居民收入增长(许多人没有感受到),CPI上涨(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是一系列矛盾甚至混乱的信号,很难用冷或热来概括,政策应该继续收紧还是放松就引起较大争议。
最大矛盾之处在于,为什么在多数重要经济指标下降的情况下,CPI却上升?许多专家归结为气候因素、流通环节过多、输入性通胀(油价)、人工成本上升等。这些都有道理。但我们应该从更大范围来考察。我们认为,主要由农产品涨价所推动的CPI上升,是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工业品和农产品剪刀差的自然“价值纠正”。由于生产工业品获得利润和收入相对容易,大量的农村人口拥向城市,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农产品供给相对减少,农产品的价值量相对提高,造成农产品价格提高。另一线索是近3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要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两条线索都指向缩小城乡剪刀差。这一过程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并且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
所以,如果认为CPI上涨是由气候等偶然因素或货币投放过多引起,我们就可能走向歧途。CPI上涨更多地是经济结构和“价值发现”的自我调整,不宜被当做经济过热的可靠信号。相反,GDP下降,投资下降,出口下降等,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经济一旦过热,调控起来很难;同样,一旦趋冷,启动也十分困难。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不应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