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岛危机时代的能源投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顾耀强
市场常常是健忘的,投资者总是试图去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疏于回顾。然而,时不时回顾一下过往特定时期的思想和决策,可能会给我们今后的投资产生一些启示。时光荏苒,转眼间“3·1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及其后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已经过去一年有余了。记得其时,市场上有许多的分析和展望,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去核电化”将推升传统能源的价格。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呢?
观察日本本土的数据,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已是显而易见。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0月,日本发电量为65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4%,其中火电530.6亿千瓦时,增长33.0%;核电67.2亿千瓦时,下降74.4%;其他1580万千瓦时,增长507.7%。福岛危机对日本本土能源格局的冲击巨大,核电占比从2010年同月的36.9%骤降至10.3%,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份额快速增长。
截至2012年3月15日的过去一年里,布伦特原油价格大约上涨了17%,但是,推动原油价格上涨的最大动力应该是欧美为应对危机或刺激复苏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或者是中东原油供应国的政治动荡,而非福岛核危机。经过长期的经济停滞之后,日本对全球经济包括原油价格在内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小。此外,除日本外,全球范围内的“去核电化”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多个主要核电国虽然一度宣布放弃核电,中国也暂停了规划和审批。但由于核电显著的经济性,特别是在危机缠身的欧洲,对核电依赖度极高的法国等,实际上迟迟不愿加快关闭核电站的动作。中国则不断有重新开闸的呼声。而美国,甚至已经重启了停滞近30年的核电站建设计划。
虽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已经式微,但日本确是动力煤国际贸易最大的买家之一,其对国际动力煤价格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过去一年澳大利亚BJ现货动力煤指数却下跌了17%左右,则有些出乎意料。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火电装机容量并没有得到快速提升,所以日本并未大幅增加动力煤的进口。二是日本国民的节电计划。据称,天皇在东京电力公司宣布局部地区停电的时间里,下令皇宫和御所关闭空调和电灯,和国民一道“自主停电”。天皇和皇后甚至点上蜡烛吃晚饭,用手电筒照明。但是,节约的代价是经济负增长,这可能并非长久之计。
导致动力煤价格低迷的第三点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主要高耗能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转型”。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危机,新的平衡尚未形成,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美国宣称要重回制造业。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更多挑战。过去几十年推动全球资源价格飙升的主要买家和推手之一,中国,如今开始慢下脚步。不少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转型也已成为悬在许多价格高企的资源和能源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是中国转型是否必然带来能源或资源价格的暴跌吗?这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有很多的证据支持这样的逻辑。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且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事实上迄今为止大多仍然维持高位。其一,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看,经济转型实际上是全球分工的重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高能耗行业的退出),可能伴随着其他区域经济体(如印度、非洲等,甚至欧美)的上升和崛起,下一轮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龙头也许已经不是金砖国家们。其二,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来说,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传统能源和资源价格维持高位,才能推动经济转型。低廉的能源和资源价格只会刺激经济体选择高资源消耗的老路。如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样,较高的能源和资源价格可能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全球过去一年,我们发现,由于“去核电化”基本上只是在日本真正发生了,福岛危机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实际上是局部的和轻微的,这和当初的预测大相径庭——对于投资者乃至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中国经济转型对能源价格的影响可能更加值得深入地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