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宏调政策到了求变关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9:41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经济政策的确已到求变的窗口,但行之有效的改变往往比纸上谈兵难得多。

  4月13日公布的经济数据给稍显乐观的市场浇上了盆冷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8.1%,大幅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4%,同时也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此之前,由于2012年前两个月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市场对一季度数据的预期已看低了一线,相较于2011年四季度的8.9%,8.4%的预期已较为保守,出乎意料的是,实际值仍较保守的预期更为悲观。

  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确处于持续减速的进程中,若考虑到这已是连续五个季度下滑,中国经济仍未真正企稳,出口及房地产投资放缓加大了中国引导经济软着陆的难度。不过,即使如此,仍无须太过悲观,同期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当月的主要指标相比1-2月而言均有所回暖,这是经济拐点可能不远的好迹象。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比1-2月回升0.5%;1-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名义上虽比1-2月回落0.6%,但扣除物价后,实际增速要高于1-2月;此外,欧债危机短期风险的缓释及美国经济好转也让出口获得了喘息的机会,3月对外出口增长8.9%,比1-2月回升了2%。

  在经济减速已成定局时,宏观经济政策的动向格外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从此前高层调研的反馈可以看到,保增长已渐成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务院4月13日发布的公告也透露出政策求变的端倪。公告称,国内经济发展具备很大潜力,宏观调控政策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政府将及时预调微调经济政策。但具体如何预调、微调则不得而知。温总理坚称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这种表态又带来调控从紧的政策预期。

  问题在于,若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接下来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来推动?政策的回旋又将如何从文字转化为现实?会依靠怎样的工具进行?

  在我们看来,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成为政策首选。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新增信贷1.01万亿,创14个月新高,显示出货币政策的微调已经开始,只是效果还未显现,经济仍不是很活跃。此外,央行已向某些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提供1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优惠,这或许意味着,2012年第二次降准已为时不远。动用利率工具的可能性目前看来仍然不大,因通胀仍顽如牛皮,刚性涨价因素未来还会发作,若到时候经济继续放缓,对“滞胀”的讨论可能并非杞人忧天。这也是2012年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两难所在,同时对发改委的价格改革与涨价政策也构成了挑战。

  经济政策的确已到求变的窗口,但行之有效的改变往往比纸上谈兵难得多。

  财政政策则是另一项常规武器。国务院报告中承诺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动出口平衡发展;营转增的税改也正陆续推进,但这更多是长期利好,短期来看还不足以担当大梁;进一步的减税在预期之内,但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因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而打折扣;此外,中国财政部13日发布公告称,一季度住房保障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74.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8.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64.8%。这些公共财政领域内的支出也许将成为政策回旋的重要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政策的执行将受到地方财力的限制,地方债务整顿,减轻债务压力,将变相增加财政政策的空间,放宽投资审批,放行项目等传统招数,也有较大概率重现江湖。事实上,两会结束后,政府项目放行已现出诸多迹象。假如政府项目开工后能带动经济回升,其余的政策可能不会匆忙出台,若经济依然稳定不了,中央应还有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储备。

  在政府财力受限时,民间投资成为保增长的重要倚仗,中央政府已数次做出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激发民间投资的表态,并批准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不过,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的改革仍只停留在“但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阶段,此前国务院曾表示,新36条的实施细则将于上半年出台,具体效果如何,能否吸引民间资本的注意力,仍有待考察,但中国经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已根深蒂固,盘活民间资本的想法实说易行难。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已尘埃落定,悲观中仍能寻找到一丝曙光。中国经济增长能否企稳关乎世界经济局势,从短期来看,这将考验决策层对宏观调控的把握。经济政策的确已到求变的窗口,但行之有效的改变往往比纸上谈兵难得多。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