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医改“逆流”:北京重提医院分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8:08 来源: 中国经营网

  “评审”的作用其实是一种资格授予,如果一家医院按三甲标准建设,它就享有比二甲医院更多的床位、设备和行医范围。

  “这些日子大家都一样,忙着准备材料递交给市卫生局,重新申请医院的级别,够折腾的!” 医改“十二五”规划公布不久,北京一家市属三甲医院的中层管理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抱怨。

  北京医疗机构的“重新分级”源于2011年年底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北京市医院评审方案》,此次评审距上次分级评审已经过去20年。虽然北京市卫生局明确表示将在评审中加入新医改的要求,但在医改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分级”被视为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

  但对于尚处体制内的各级医院来说,此次评审将决定自己未来在三级10等医院体制中的位置,由此带来的是包括病床位、医疗设备、行医范围在内的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

  此外,一直游离于体制外的民营医院也被纳入此次评审,被视为对其进一步松绑的信号,但业内人士也表示,根据公立医院的标准来评选,民营医院显然没有优势,只能寄望于扩大行医范围。

  资源再分配

  2011年年底,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北京市医院评审方案》,按照该方案规定的日程,至今年4月1日之前,市卫生局应该公布《北京市医院评审办法》,并制定出详细的北京市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

  据记者了解,截至4月13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办法和细则已经下发至各相应医院,但包括三级专科医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在内的其他医院评审办法和细则尚未下发。

  卫生部1989年11月公布《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卫医字(89)第25号),我国医院开始实行三级10等制度(其中三级特等医院一直没有被评出),此后医院分级标准一直没有变化。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市完成全部二甲、三甲医院的评定之后,到现在将近20年了,也该有所变化。”北京市卫生局宣传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此次重新审核,三级医院由北京市卫生局来审,而一二级医院由区卫生局审,“对医院重新评级是卫生部正在做的工作,北京市走在前头。”

  “评审”的作用其实是一种资格授予,如果一家医院按三甲标准建设,它就享有比二甲医院更多的床位、设备和行医范围。

  对于为什么现在要重新审核医院级别,上述人士表示,三甲医院不见得永远是三甲,而最近几年的医改,也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这些都应该体现在新的评审标准中。“比如药品费用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基本药物用量等等,应当赋予标准新的内容。”

  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无论分级的理由是什么,“资源重新分配”都将是一个客观的效果。

  按照《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的规定,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资质需要满足众多相应的指标,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分数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一些硬件必须达到硬性的指标,比如床位数,一级医院在100张以下,二级医院在100到500张之间,三级医院必须在500张以上。

  对医院来说,“评审”的作用其实是一种资格授予,如果一家医院按三甲标准建设,它就享有比二甲医院更多的床位、设备和行医范围。

  据了解,此次北京市涉及重新分级的医疗机构有550多家,除北京市急救中心和北京市体检中心这两家直属单位外(病床数不足500家),市属的三级医院21家,此次都需要重新递交资料。而除了市属的三级医院外,北京市还有5家部队三级医院和归属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高校的三级医院21家,这些医院皆不在重新评审范围内。

  走回头路?

  “医改是带来了很多变化,但是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医改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变化。”对于以适应新医改为由头的医院重新分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院管理专家表示,比如基本药物用量这样的指标,对于一家地区中心医院来说,究竟是量大了好,还是少些好,目前尚存在着争议。

  上述专家表示,如果说医院可以通过投入使硬件达到要求,但是在服务、管理等软件上中国的医院还和国外差得太远。

  “现行的医院分级政策,过于关注床位数、规模,其实更应该关注特色、服务和管理水平。”曾任职台湾长庚医院、秀传纪念医院行政副院长的台湾医院管理专家傅天明表示,在过于重视床位的前提下,河南的一家公立医院床位数竟然达到了7000张,“还不如开3家2000张床位的医院,让资源分散得更合理。”

  “评审”的作用其实是一种资格授予,如果一家医院按三甲标准建设,它就享有比二甲医院更多的床位、设备和行医范围。

  刘国恩则认为,医院分级制度带有浓重计划经济的色彩,并不符合“十二五”医改规划的精神。“十二五”医改规划在“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中,提出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显然,“行政级别”比“医院分级”重要得多。

  但在现有体制下,医院的床位、医疗设备采购等各类医疗资源都掌握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手中,评审即是此项权力的行使方式之一。

  “以后连‘行政级别’都取消了,‘医院分级’有何意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指出,政府对院长的任命、对医疗人员技术职称的管理等对医疗市场的行政干预,都将在医改调整到位后消失,最终医院好坏完全由市场决定,没有级别之分。

  民营医院吁“松绑”

  北京市对医院的重新分级通知,同样也传达到北京市的民营医院手里。

  “接到通知了,但是我们也知道,要想在这次评级中提高一级太困难。”北京五洲女子医院董事长黄德峰感慨。五洲女子医院是北京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民营医院,已经运营了近10年,而目前这家医院的级别是一级。

  慈铭健康管理集团董事长胡波认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评级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限制了医疗服务的内容。

  “对于一级医院来说,很多手术不能开展,如果是二级、三级医院就可以,”黄德峰进一步解释,“没办法,我们只能做一些计生的业务。”他举例说,比如人工流产手术,如果怀孕超过4个月,根据规定一级医院就不能做手术,否则将吊销执照,因此遇到这样的病人,五洲女子医院只有劝说她们去别处。

  在北京,不仅五洲女子医院,像和睦家这样知名的外资妇产科医院也只是一所一级医院,它们能开展的业务很有限。

  “北京的医疗资源和资金都很充足,但是这里没有一家民营三级医院,民营二级医院也很罕见,能够得上二级的,只有三博脑科医院、京城皮肤病医院等十几家。”一位医疗市场人士说。

  黄德峰建议,如果民营医院硬件设备达标、又有专家力量,应该被允许开展相应的手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