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人银行拼的其实是文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13:07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

  ■环球财经记者 黄杨

  当金融业不再是金钱,不再是简单的一个符号⋯⋯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也的开放,国人对华尔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尤其是在经历了自2008年伊始至今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之前可能会觉得华尔街是金融机构、操盘手和银行家的地盘,这是从物质和表象上的认识。但后来越来越发现华尔街是金钱、是权利、是贪婪和欲望,我们在对它重新认识的时候,其实也了解了这种美国独特的金融文化。

  文化都是从生存中发展而来,金融亦如是。

  私人银行作为一种极具私密性的金融服务,是最具风格和文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之一。这从它的起源就可见一斑。世界最早的私人银行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资料显示,当时在欧洲经商的法国贵族由于宗教原因被驱离了自己的祖国,随后成为第一代瑞士的私人银行家,他们利用与欧洲皇室和贵族阶层的血亲和利益关系,为其提供极具私密性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的酝酿伊始,就掺杂了血缘、利益等字眼。

  从那时起,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就主要是那些继承了大笔家族遗产的皇室和贵族,瑞士的银行家们也以迎合这些客户需求,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为荣。

  至于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览于报端,此处略过。但值得国内私人银行引以借鉴的是,国外私人银行在家族延续、人类文明传承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首先是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私人银行并不是简单地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而是在投资主题的设定中掺杂进更多的社会责任(如环保、慈善等概念)因素。比如瑞士的私人银行家们率先将资金投向水力、能源等“有社会责任心”的投资项目。这不仅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与其身份及地位相符合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在欧洲贵族和新兴富豪摆脱了单纯地财富积累以后,社会地位与名望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不仅如此,私人银行也为想要尽“善”的富豪们提供捐赠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利用富人的资源对社会发展施加影响,类似的服务主要投向改善医疗服务、消除贫困、进行学术资助等。富人们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施与的乐趣与回报。

  从年龄结构上看,钟爱社会责任投资于慈善捐赠的西方富豪,相比中国国内的私人银行客户平均年龄较大,有创造财富的冲动,但相对理性,很多已不再会为单纯追求财富的增加而盲目投资。这种人群特点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上述两种个性化的私人银行服务。

  回到国内,中国的私人银行客户,由于其财富的创造适逢新经济发展、全球化以及资本市场的爆发,财富积累非常迅猛。由于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相对年龄较轻,普遍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上所处的时代正是投资创富的黄金期,因此普遍有着极为强烈的再投资、继续创富的欲望。中国私人客户的强烈个性也呼唤着国内的私人银行部门改变原有的单纯售卖理财产品的经营模式,真正从“为人服务”的角度设计出高端有“内涵”的金融服务产品。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与西方国家差异较大。首先,勤勉、节俭、脚踏实地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富豪的共性,这些人群喜欢实业和与实业有关的股权投资,更喜欢自己进行投资决策和操作。中国的私人银行家们如何为他们提供信息、融资、顾问与帮助,成为新的挑战。其次,由于血缘文化的独有特性,中国目前也有了家族式理财的需要。那么私人银行家们如何将第一代人创造的财富汇集下一代甚至第三代人,就不是单纯的资产保值增值所能够满足的。

  所以说,中国的私人银行服务拼地不仅仅是服务、人才、高收益。更多的,拼的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文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