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行新盟主金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冯迪凡

  韩裔美籍医学专家争议声中接棒世行行长

  一年前的春天,金墉在“达特茅斯偶像”总决赛上压轴出场,以太空人的造型大秀说唱热舞。

  如今,他已接过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的委任状。

  人类学博士、医学专家、常春藤名校掌门……这位有着与中国武侠小说大师相仿名字的韩裔美籍“技术官僚”似乎无所不能,唯独在目前的主业上遭遇外界质疑。

  在第十二任世行行长的遴选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首次提出自己的候选人,美国力推金墉意在示好新兴经济体,有惊无险地捍卫了“世袭制”。然而,金墉丰富的履历却与经济、金融鲜有交集,由此引发其难以服众的担忧。

  金墉已经开始享受他的新角色。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各国的当务之急是推动资本主义式的市场主导型增长。

  为什么是他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世行发布消息,金墉当选第十二任行长,将于7月1日起履新,任期五年。

  《经济学人》那篇旗帜鲜明的《向伊韦拉脱帽致敬》未能奏效:在硝烟弥漫的美国选战之年,现任总统奥巴马阵营没有心情利用这个黄金机会,向世人展示用人唯才的含义。

  美国是世行的最大股东国,自世行1945年成立以来,行长一职一直由美国总统的提名人选担任。

  伊韦拉是指尼日利亚财政部长恩戈齐·奥孔乔-伊韦拉(Ngozi Okonjo-Iweala),她和哥伦比亚前财政部长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Jose Antonio Ocampo)是另外两位竞选者,他们是新兴市场叫板美国的先锋。

  事实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竞选上的失利激发了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在世界金融机构提高话语权的决心。

  在世行现任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宣布不再连任后,奥坎波和伊韦拉站上前台。

  而美国在原定计划的几位候选人均落空的情况下,达特茅斯学院校长金墉从仓促上阵的第一刻起便饱受争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世行方面收到的声明称,执行董事会遵循2011年批准的行长甄选程序,在世行历史上首次提出多位候选人参选。

  该程序规定,任何一位执行董事或理事均可公开提名任何一位世行成员国公民参选,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由执董会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并最终推选行长。

  伊韦拉一开始就得到了业内支持,39名世行前高级官员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为伊韦拉背书。

  伊韦拉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拥有学位,曾在世行工作了20余年,并最终成为了世行的二号人物,此后她应邀回到尼日利亚政府,并在那里赢得了打击腐败的经验和声誉。

  和金墉边说边唱不同,发达国家关于承诺在世行进行透明性改革的表态显示,说和做是两回事。

  竞选深入之时,中途退选的奥坎波称:“很显然,这一进程正在从严格的竞争择优进入了一个更加政治化的运动。”

  正如不少美国评论家所说,奥巴马从来没有想要在选举之年因世行行长旁落而给竞选对手增添弹药。

  金墉是外来移民实现美国梦的又一范例,是美国在保留“世行行长世袭”与安抚新兴市场之间的妥协。

  与其他候选人不同,金墉在竞选期间潜伏在媒体的视线之外。当一家华盛顿智库邀请所有的候选人参加电视问答时,金墉以档期冲突为由没有参加。

  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其中存在着某些来自美国政府的刻意因素。

  站在天使一边的人?

  迄今为止,在11任世行行长中,有7位银行家、3位国防部系统官员和1位国会议员。

  《纽约客》曾在奥巴马提名金墉后评论:“与选择银行家、经济学家或者外交官相比,他(奥巴马)竟想出提名一位如同站在天使一边的亚裔美国人,实难反驳。”

  金墉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5岁随家人移居美国。

  他成长于艾奥瓦州马斯卡廷,这里打响了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一枪,胜者是奥巴马目前的最大对手罗姆尼(Mitt Romney)。

  1982年金墉毕业于布朗大学,1991年获得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

  他的简历上泛起诸多闪光点,而若深究,则同世行当初贴出的“招聘要求”有颇多不符之处。

  此前,世行执董一致同意,候选人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经过实践证明的领导力记录;具有管理国际化大型机构的经验,熟悉公共部门;具有清楚表达世界银行集团发展使命的愿景的能力;具有对多边合作的坚定承诺与深刻理解并具有有效的外交沟通技能,在履行职责时能够秉承公正性与客观性。

  事实上,通过上述要求可以看到金墉的短板——资质不足。

  一个美国教授和发展问题专家小组提出,金墉过于狭窄的专业领域,使其没有能力掌控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机构运行。

  金墉现任达特茅斯学院校长,2003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曾当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但与经济无关。

  最近,金墉在海地以及秘鲁地区所进行的工作更像是慈善机构,而非世行这样的发展银行,而他在世界卫生组织所致力于抗艾滋病防治工作,并不保证他对基础建设、健康以及教育问题有更多了解。

  世行的一位职员伍科克(Michael Woolcock)在世行博客上,就此次竞选和世行发展的类型进行分析。一种被他称为的大发展(Big Development),其目的在于通过投资,对整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司法和公众健康进行改造,“目前的世行,突出表现为一个‘大发展’类型的机构。”

  另一种相对的则是小发展(Small Development),这种发展更着重于改变眼前困境,特别是在特定的人口群体(艾滋病孤儿、儿童兵、穷人),以及生活在特定的地理场所(灾区、难民营、城市贫民窟)之中。伍科克认为,伊韦拉代表了“大发展”而金墉此前的言行都更拥护“小发展”。

  金墉的当选声明并非如此。

  “我们比以往更接近于实现世界银行入口处题写的使命。”他说,“我们的梦想是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插图/苏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