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韩国央行要投3亿美元买A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04:05 来源: 信息时报

  

韩国央行要投3亿美元买A股

  受此刺激A股大涨1.96%大盘逼近2400,深成指重上万点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在国内养老金能否进入A股市场的争论声中,境外养老金和外国央行投资A股市场的步子却在加快。韩国央行昨日表示,将在未来三个月里购买3亿美元中国股票,由此引发了A股又一次大涨,沪综指连续夺回失地逼近2400点,深成指收复万点大关。

  这已经不是对中国市场表现出兴趣的第一家外国央行,最近半年时间里,奥地利、日本、泰国及尼日利亚央行纷纷表现出进入中国债券或A股市场的兴趣;不仅如此,海外资金也开始谨慎回流离岸中国股票基金,不少海外投行则公开唱好A股后市。

  但这是否就代表A股具备投资价值?恐怕未必。市场分析认为,在欧美各国经济衰退之时,外资布局A股首先是出于分散风险、平衡资产配置的考虑。而且这些资金更青睐的其实是对非上市公司以及A股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对二级市场兴趣并不大,凭此就认为投资A股时机已到是站不住脚的。

  多国央行看好人民币资产

  日本: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今年3月13日表示,中国政府已批准日本政府最多购买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日本将通过外汇基金特别账户在此限额内逐步实现投资。但正式买债的时间还不确定,可能会先小规模买入,再逐步增加购买规模,日本需要在决定买入时间时考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泰国:泰国央行直接在北京设立办公点,以方便在中国展开投资业务。该行行长张旭州今年3月中旬表示,泰国央行已经从中国政府获批3亿美元的上市证券投资额度,以及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10亿美元的额度,泰国央行将很快开始投资中国资产,并且正在促进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多元化。

  尼日利亚:该国央行官员近日在香港表示,该行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动用约10%的外汇储备配置人民币资产。

  奥地利:2011年年底,央行与奥地利央行正式签署了奥央行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协议。奥地利央行同日声明,这项协议让奥地利央行能够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投资人民币资产。这是中国央行首次与亚洲以外的央行签署此类协议。

  突发利好刺激A股大涨

  “我们在1月底获得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人(QFII)额度应该在6个月内使用,因此,我们将在7月底之前把这笔钱投出去。”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管理部主管秋兴植昨日表示,该央行将在未来3个月里购买3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并已拥有购买超过3亿美元中国债券的许可证,但他拒绝对此详细说明。

  大部分时间在开盘价附近窄幅整理、成交量也持续低迷的沪深两市,在此利好消息刺激下,银行、券商、保险、地产等权重板块集体爆发,两市直线拉升,个股全面翻红,沪综指连续夺回昨日所有失地逼近2400点,深成指收复万点大关。截至昨日收盘,沪综指大涨1.96%,以接近全日最高的2380点收盘,深成指涨幅更达到了2.33%。盘面上看,热点被全面激发,逾九成个股翻红,中电广通等28只个股涨停,无一板块处于下跌。场外资金来势汹汹,根据证券之星快赢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昨日资金净流入202.1亿元,其中主力资金净流入142.9亿元。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18日,韩国央行就宣布其已经获准参加中国国债交易,并同时获得QFII资格。但是,在投资中国股市的方式上还没有明确,有可能选择直接成立投资部门和聘用资产管理公司方式中的一种。2月1日,韩国央行宣称正考虑购买数亿美元额度的中国股票,同时还要加大对中国国债的持有量以使其外汇储备配置多元化。而在此之前,全球第四大养老基金韩国国民年金管理集团获准在中国境内买卖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已逐渐展现出成为关键储备货币的潜力,这促使我们在中国建立起直接投资渠道。”53岁的韩国储备管理集团银行总干事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

  多国央行对A股市场感兴趣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近日来对中国市场表现出兴趣的第一家外国央行。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日本、泰国、尼日利亚、奥地利等央行均对A股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而过往数据显示,过去投资A股的境外资金获益匪浅。据证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2002年以来,QFII净汇入资金1213亿元,与目前QFII资产2656亿元相比,累计盈利1443亿元,10年间收益率达到了118.96%。

  不仅仅是各国央行在最近半年间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估值优势凸显以及经济数据回暖,使得近期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股市的看法也出现改观。统计显示,3月份月末,海外资金开始谨慎回流离岸中国股票基金,不少机构也公开唱好中国股市后市。资金跟踪监测机构EPFR的统计显示,3月份最后一周,覆盖了大多数QFII的离岸中国股票基金终止了连续三周的资金净流出局面。今年一季度,中国股票基金累计净流入16.35亿美元,为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佳表现。一些新兴市场投资管理机构纷纷发布报告呼吁,中国股票估值已处于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这是一个强烈的买入信号。无论从投资还是从投机的角度看,目前介入中国股市的风险都非常小,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则很高。

  外资因极少参与二级市场才获利

  看好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市场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否意味着,目前正处于振荡筑底的A股也越发具备投资价值?恐怕未必。各国央行和境外养老金之所以看好A股,不仅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成长性让A股具备低估值、高收益的特性,更是由于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投资A股有助于其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风险收益对冲的稳定收益目标。

  另外,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意味着就看好A股,而看好A股更不代表看好二级市场。知名财经专栏作家钟林撰文称,2003年以来外资对中国证券投资大致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证券投资以及债务证券投资,类似于PE,尤以各类银行股权最为炙手可热;二是国内红筹公司在境外上市以及A股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三是拟上市大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为最佳投资时机及标的,以工中建等大型国有银行在股改时引进的所谓境外战略投资者行动最为经典;四是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而由国家外管局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外资其实更关心及更有兴趣的还是前三种情况,因为这些才是具有巨大溢价空间和回报最劲的“大餐”,对A股二级市场的兴趣其实并不大。

  而这一点从德太集团合伙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一番表态可以看出来,他认为中国有巨大的资源,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问题是中国很多好的企业在海外进行融资,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失去了投资那些高质量公司的投资机会,“看一下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有双位数的增长,增长了20%。但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和那些已经在海外进行投资或者正在进行海外上市的公司的质量是不同的。”

  分析人士称,过去10年A股“零涨幅”,而QFII收益率能达到118.96%,关键在于他们极少投资二级市场,而这也说明,外国央行投资A股,与A股二级市场是否值得投资没有必然的关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