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点穴” 观众热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04:05 来源: 信息时报
北上征途之作品
□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
林奕华携刘若英、李心洁、张艾嘉、何韵诗等明星,在内地剧场留下了一部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林奕华的作品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剧迷们如此难以抵挡?除了养眼的明星阵容外,最关键的还是他善于找到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连接点,点中了观众的痛穴和笑穴,让演出能够引发共鸣。
【擅用明星】 与张艾嘉“神交八年”换来一次合作
出道10年的何韵诗决定以出演一部舞台剧作为标志性的纪念,她首先想到了林奕华。阔别话剧20多年的张艾嘉重归舞台,全然是因为受到林奕华的诚意所打动。当今舞台界,明星跨界加盟舞台剧已成风潮,但若要比较合作过的明星数量和级别,林奕华绝对是No.1。吴彦祖诠释的《快乐王子》,陈慧琳与许志安联手的《行雷闪电》,梁咏琪演绎的《大娱乐家》,这些仅限于香港上演的林奕华作品,内地观众或许还不曾有机会看到。不过,自《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以后,林奕华到内地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带着星光熠熠的阵容。
2009年,与张艾嘉合作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张艾嘉还亲自担任编剧,随后张艾嘉的爱徒李心洁、刘若英也顺理成章的走进了他的《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连林依晨、郑元畅这些没有任何舞台经验的年轻偶像,林奕华也照用不误,却总能挖掘到他们身上契合于作品的气质和闪光点,为他们简单的履历添上光彩的一笔。
对于为何总能找到明星加盟,林奕华坦承自己很幸运:“当今演艺圈内,愿意拿这么多的时间来投入一部舞台剧、拿这么少的报酬、又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真的不多。我和他们都是朋友,我们合作的基础是缘分,而不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上面。我跟他们合作不会觉得是在委屈自己,明明这个明星不合适但为了搞这档演出硬是邀请他来。像张艾嘉,奶茶(刘若英)、李心洁、小综(郑元畅)、林依晨、张孝全、吴彦祖,我一直都尝试向大家解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人文气息比较重,都是能跟我聊得来天的,我们在生活中都有很多沟通。”何韵诗就表示,2009年,当自己处在演艺生涯的低潮期时,是林奕华把她拉了出来,邀请她客串舞台剧《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那段时期离开香港去了台湾排练,他跟我聊了很多天,讲了他对我、对我的作品的看法,让我原本困顿的思维茅塞顿开。”因此,才有了后来《贾宝玉》的合作。
对于想合作的明星,林奕华可以说是锲而不舍。自称是张艾嘉粉丝的他,早在1995年就想邀请她拍电影,但后来片子没拍成;2001年计划合作舞台剧,又因档期问题与她失之交臂。2003年筹备《半生缘》时,为了那个说书人的角色,林奕华再度想起了张艾嘉。这次,张艾嘉把当时在香港的刘若英介绍给了林奕华。也因为刘若英的缘故,她不仅亲自为爱徒把关,修改剧本,更欣然承担起说书人的角色。真正达成与张艾嘉的合作是在6年后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但林奕华说:“在这几年里,我和张姐(张艾嘉)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看到精彩的书或电影,我一定会想到寄给她一起分享,而彼此之间见面聊天的机会就更多了。”这“神交的八年”令他们成为彼此交心的好朋友,最后的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毫无疑问,这些明星的加盟成为林奕华舞台剧卖座的强力保证。对于粉丝冲着明星而来多过于冲着自己,林奕华笑言:“我不担心他们冲着某个明星而来,就像小综演戏,很多他的粉丝都来看,但过后,就会有一些人跟我说,没有小综演的戏他们也来看。这些粉丝当中,或许五千人来,后面只有三五百人来看,我觉得也是很好的。”
【话题独到】 点中观众的痛穴和笑穴
虽然明星效应的影响很大,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2007年林奕华第一次成功进军内地的作品《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没有明星,没有话题,甚至连林奕华自己也还不为大众所认识,其造成的轰动效应,完全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如今,随着林奕华以一年一部舞台剧的速度出现在内地舞台,“林粉”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林氏戏剧所探讨的城市话题,关于上班族,关于物质与幸福,关于爱与勇气,以及那古典与时尚融合的风格,花样百出的表现方式,幽默中不乏深刻的台词,无不点中了他们的痛穴和笑穴,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和思考。
在林奕华排演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演化成年轻歌手参加选秀比赛,“他唱赢了所有人,并且把那些毒舌的评审们内心的隐秘都揪了出来,把他们都骂下了台。最后,他以为他已经当王了,没想到,他遇到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就是一个唱片公司的老板,如来说我来帮你出唱片,但是你必须跟我签约,期限是500年。孙悟空没办法,只能接受。签约的时候,他发现这家唱片公司叫五指山。”在另一段演出里,唐三藏和孙悟空变成了一对夫妻,一同前往西天旅游,每当老公做事不如老婆的意,老婆就会念起紧箍咒,咒语就是“我都是为你好,我都是为你好”。一位观众看完演出后给林奕华写信:“我在剧场笑了4个小时,出去之后哭了4个小时。”他的《水浒传》则针对现实中男性愈来愈逃避承担责任的现象,提出“什么是男人”的辩证与思考。全剧以一次男性演员甄选贯穿,参加者须演出一段典型港产英雄片中的折子戏,内容全是围绕黑帮大哥、小弟、阿嫂来发展。而这些关系无不指涉着《水浒传》中的兄弟、夫妻和叔嫂情结。
“我的戏总是尽量维持着跟这个时代的对话。就好像做完《贾宝玉》我接下来要做《三国》,仍然用全女班,为什么?如果我今天做一个《三国》,大家想看到的是全中国最帅的男明星,在那里演书里的英雄人物,那看到的仅仅是演技,追求的是像的效果,但还是没有离开文本本身。我要的不是像,而是它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做《红楼梦》,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如果当这些女孩子通通被卖掉变成夜总会的小姐了,黛玉、宝钗、探春、晴雯,每个名字都通通变成她们的艺名,她们的遭遇会怎样?你想想看今天有多少女孩子,其实是在这个红尘里面的。”重新诠释经典,林奕华总是试图找到经典与现代观众之间的连接点,而这些,恰恰是演出能够引发共鸣的所在。“每一个戏剧导演,我们没有一个是僵尸,没有一个是晚上才出来、是三千年前的人。所以,我们都活在当下,那你选择什么东西作为你的信仰,你选择跟人家分享怎样一个哲学?每个导演成为过去之后,他的那本书就是说他如何定义他生命中的那些现在。我的戏我觉得一直都在做这个。”
【设计精巧】 舞台上处处暗藏玄机
“林奕华的魔力在于,种种俗不可耐的事物,到了他手中却能叫人玩味再三,俗到令人回味。”曾有杂志这么评论他。在林奕华的舞台剧中,不论是布景、服装,演员的性别和演绎方式,无不处处暗藏着他的缜密心思,只要你乐于观察和思考,便不难发现当中的种种隐喻和寄语。
就拿舞台设计来说,《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中,舞台被打造成一道布满台阶的斜面,导演以阶梯的上上下下来隐喻人物地位的变化,到了《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中,舞台上依然有一段小斜坡,斜坡上一座两层高的房子,有斜斜的屋顶、有花园,他表示:“这样的房子几乎是每一个孩童的画中房子的固定形象,哪怕他们是住在一栋摩天大楼里面,他们画笔下的房子依然是这个样子。甚至(演出)3个小时下来,观众可以看到这所房子不断地被拆分、改变、重建,但其实,不管我们拥有多少物质,不管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希望的家的感觉依然是简单的,可以给我们安慰的一种感觉。”
而在《贾宝玉》中,演员们穿着风衣,高跟鞋,拎着皮箱,舞台上的人生犹如一场旅途。而晴雯撕扇子,更被演绎成为现代人最熟悉不过的摔手机,这是因为“你用到的符号必须是跟观众有关系的东西,他们才会有感觉。”而在《包法利夫人们》中,林奕华让男演员反串林志玲,“林志玲是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提供了‘女人’被欲望的可能性,当中包括她的长腿、她的可爱,她的性感、她的温柔、她的天真、她的善解人意、她的智慧、她的优雅、她的美丽。而当所有这些素质、条件都可以被一个男演员模仿得惟妙惟肖,是否足以说明欲望性可以是一种扮演,性别是一种投射?两者加起来,都可以只是为消费服务?”
链接
林氏作品为何那么长?
从《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到《贾宝玉》,林奕华的每部作品几乎都长达三到四个小时,于是看林氏作品须耐下性子,并预备好晚间赶不上末班车,几乎成为剧迷们的一种共识。对于为何将每部作品都做成那么长,林奕华表示,“我的戏这么长,这不是刻意的,每一个都不是设定好要多长。我去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4个小时,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在跟他聊天的对象,而不光是一个消费者。他把我请上一辆车,他沿途指给我看的风景,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路线,我首先要有一个尊重。看戏或看书,年轻人不太懂的是,有一个叫作‘自我反射’,或许依照你的经验,这里就应该有树、有大厦,但我想让你看到就是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心里已经装了太多你想看的东西,一旦故事不是朝着你想象的方向发展,你就焦虑了。”
“归根结底,有些观众不习惯跟我聊天的方式,那就是你可以去选择进哪家店或不进哪家店。有些人我没办法跟他聊天,起码到现在我还没有妥协说,如果一个戏维持在90分钟,更多的人会喜欢看,我就排一个90分钟的戏。我只是希望我的戏不让那些主办的人亏钱,我不需要赚钱。到一个年龄,到一个地步,赚那些钱来干什么?你说吃好吃的东西,胆固醇又太高,我又不用喝红酒,我又不用抽雪茄,精神的食粮对我来讲才是真正有养分、可以让我更健康的东西。当然,我能理解观众过了钟点,可能没办法搭到车、打到车,但我一年最多也只来做一部戏,我就请求大家把这个一年一次的困难让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