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事业单位改革明确顶层设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22:0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改革主导者作为现有体制的受益者成为改革阻力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公共基础领域中最后一项也是最具容量性的改革终于隆重登场:4月16日,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根据“指导意见”,2015年完成分类改革,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完成。

  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把事业单位改革融入未来5年中国改革的主战场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其内容而言,分类改革、官办分离和明确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是最大亮点。

  所谓分类改革就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具有行政化审批权限的变成政府的职能部门,从事公益服务的,保留其事业单位身份,强化公益属性,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其中公益类的又分为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和不能由市场配置资源两类。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最早起始于1995年,可历经多年,事业单位改革不仅难见成效,而且难以走出“精减—膨胀—再精减—再膨胀”的怪圈,广为社会诟病。那么,如今这份兼具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的问世,是否能够破解以前改革中的难题?其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难点又在哪里?

  竹立家表示,这次改革期限设定为5年,就是着眼于改革的难度较大。事业单位可以说是三大公共基础领域中最难推进的改革,其涉及人员多,部门多,机构也比较复杂,而且涉及人员多是素质比较高的一群人,涉及的领域又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一些人看来,事业单位改革重大的难点还在于事业单位本身的行政性质,很多改革主导者作为现有体制的受益者正成为改革阻力。因此,有学者直言,改革并不在于裁减多少人员,而是在于改变其实质。

  相比改企以及回归行政部门这两类改革而言,具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更具挑战性和难度。指导意见中提出,对于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实行政事分开,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此外,指导意见也特别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发展支持力度等。

  但对于究竟采取何种模式实现法人治理,指导意见并无细化规定。而落实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必然要求行政主管部门放权,而放权又意味着让利,改革动力何来?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例,公立医院改革也曾提出了管办分离、法人治理的模式,但至今公立改革也没有实质性进展,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放权的动力。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就直言,从目前公布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看,大部分都是旧话重说,其改革却困难重重,收效甚微。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政府职能的错位和越位导致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挂靠严重。

  事业单位之所以难以除去行政化,其主因就是行政权力上面依附着太多的话语权和现实利益。所以说,在推定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如何推动行政机关的改革,规范行政权力也是十分重要和关键。

  因此,李长安呼吁,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也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事实上,许多事业单位成了政府职能的延伸。没有政府职能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也很难顺利进行。”

  竹立家认为,改革的前景和目标都很好,目前最主要的就是集思广益,进一步形成具有可操作的方案。“改革的效果最关健的还是取决于改革方案的设计。”

  事业单位改革不可能速成,但只要对改革的阻力和瓶颈拥有清晰的认识,坚定改革的决心和毅力,那么,今天看来是难啃的硬骨头、无法突破的瓶颈,相信未来都会迎刃而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