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成次新公司业绩变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04:08 来源: 信息时报

  

三成次新公司业绩变脸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香港证监会刚刚对保荐机构兆丰资本开出有史以来最高罚单4200万港元,并将其“终身禁赛”;而A股市场保荐人留下的“一地鸡毛”,却仍只能由投资者独立承担。

  如果你投资了去年上市的新股,那么踩中“地雷”的可能性达到三成;若运气不好碰上华锐风电、方正证券这两大营业收入下滑80%以上的“坑爹王”,你可能只能冀望地方政府大发红包来改变公司财务现状,这就是去年新上市公司送给投资者的年报“大餐”。

  新股“变脸”秀加速蔓延

  “翻脸比翻书还快”,这就是投资者对上市新股的最终评价。随着公司年报逐步披露,投资者也被一个又一个“地雷”炸得外酥里嫩。

  从2010年的净利润8790万到如今巨亏4.97亿元,曾经的“电纸书大王”汉王科技成了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大王”,亏损金额相当于2010年净利润的5倍多,其每股收益为-2.42元,在目前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可以排入倒数前三。至此,该公司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亏损,当年募集的10.76亿元仅去年就亏掉了近半。

  汉王科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截至4月24日,A股已有2056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2011年上市的公司中已有254家公布年报,其中71家净利同比出现下滑,占比达27.95%。如果将时间跨度扩大至2009年7月10日IPO重启以来上市的786家公司,则目前已有659家公司公布了2011年年报,其中已公布年报业绩下降公司达172家,占比达26.10%,其中业绩下滑50%以上公司达20家。

  涉嫌过度包装 两券商触及处罚红线

  次新股业绩加速“变脸”,也使得保荐人触及处罚红线的情况再次发生。去年上市的华锐风电,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2.84%,营业利润同比下降83.11%;另一员“变脸”大将方正证券于去年8月10日上市,当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9.42%,营业利润同比下降80.17%。根据中国证监会2009年发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72条规定,在持续督导期间,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并在主板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证监会将对保代采取3到12个月内不受理保荐材料的惩罚措施;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在保荐科冕木业的民生证券去年受罚之后,上述两家公司再次触及保代行政处罚红线,若证监会按规则严格执法,其保荐机构安信证券和平安证券肯定将受罚。

  虽然触及红线的公司仅这两家,但大量公司大打擦边球,使业绩降幅距离保荐人受罚的50%限度仅一步之遥。据记者梳理,去年上市公司中有8家营业收入降幅在40%~50%之间,特别是比亚迪和华锐风电更是离“红线”仅一步之遥。分析人士直言,公司能顺利上市融资离不开保荐人的“对镜贴花黄”,在报表上“动动手脚”,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绝对难不倒“财技高超”的上市公司。

  香港开天价罚单 A股造假成本几近为零

  新股业绩“变脸”固然与经济下行等客观因素有关,但保荐机构以及相关利益方过度“包装”必然难脱干系。明显例子当属中投证券,其去年保荐8家公司竟有一半公司业绩变脸,旗滨集团、美晨科技、亿通科技和华峰超纤四家“变脸”公司2011年净利润平均下降幅度达23.73%。然而,保荐人要承担的责任却明显不成正比,中投证券不过有4名保荐代表被证监会警示而已,而对于券商本身却没有予以任何处罚措施。

  就在A股市场造价成本饱受诟病之时,香港的一则案例给了投资者更多的口实。香港证监会4月22日宣布,台湾投行兆丰资本(亚洲)有限公司未能就洪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履行保荐人职责,香港证监会因此决定撤销兆丰资本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的牌照及罚款4200万港元,这也就意味着兆丰资本遭到香港证监会永久“停牌”,为港股市场首度有保荐人要“终身停赛”,是历年来对保荐人的最高惩罚。而这并不是港股市场的第一张巨额罚单,此前,香港证监会就因欧亚农业造假数上市及夸大资产等将其除牌,并对上市保荐人罚款3000万元。

  兆丰资本的天价罚单缘于对台资企业洪良的保荐未能尽责。台资企业洪良于2009年12月底在港股上市,不满三个月即曝出账目有问题,被证监会勒令停牌并颁下临时强制令,将其招股集资所得的9.97亿元资产冻结,同时对兆丰资本展开调查,并取得大量证据。

  “洪良事件”在港股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据了解,除洪良外,香港证监会正就其他新股保荐人展开调查,上市后迅速业绩变脸的豪特保健交银国际,最近停牌的博士蛙的保荐人瑞信和交银国际,或可能已成为调查对象。

  记者观察

  变脸公司价值投资的莫大讽刺

  香港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开出了巨额罚单,引来了A股投资者的格外关注。香港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出手,概因这段时间香港的民企股风暴正愈演愈烈,包括会计师突然辞职、公司业绩大倒退、高层人事变动以及涉嫌造假账等等,引发民企股价大跳水。3月至今,在港上市的167家民企中就有130多家股价下跌,其中18家的跌幅更由高位下跌超过五成。市场开始质疑上市监管部门审批不力,保荐人质素也为人诟病。无论从时机或惩治轻重来看,香港证监会“杀鸡儆猴”,都有为月底发布加强的保荐人监管咨询文件预先摆出强硬态度的意味。

  事实上,同样的信用危机也存在于A股市场,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从次新股的大幅变脸就可见一斑。但投资者始终没看到监管层对造假者的实实在在的惩处。去年绿大地造假上市案的爆发,一条由投行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构成的“造假流水线”曝光于天下,然而对于相关保荐人的惩罚却最终收于无声,即使是最新传出的两位保代将被起诉、涉案金额超过84万元的消息,也仅仅是投资者从民间渠道自发维权而已,监管层的声音依旧缺失。

  大量“变脸”公司留下的“一地鸡毛”,均只能由二级市场投资者承担。“变脸王”汉王科技,上市之时竟被部分券商预测能涨到4000元,可见投资者要识别少有的“良币”不仅需要投资能力,恐怕还要三呼各方诸神保佑,赐予一双识破各方谎言的火眼金睛。

  在证监会不断倡导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背景下,大量出现的业绩变脸企业成为莫大的讽刺,因为正是这些公司侵蚀A股价值投资根基的罪魁祸首,而他们中很多是经过券商“推荐”、发审委“把关”的假冒伪劣产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