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最困难与最有希望的一年"将迎来中国金融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温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这表明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出较大幅度下滑,同时,也预示今年将是改革措施出台的机会之年。
最困难的一年
首先,政府开始接受和容忍经济增速缓慢地下滑,但拒绝“硬着陆”。“接受和容忍”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用工荒”出现——意味着就业问题不再具有更大压力;二是,调结构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政府的决心。温总理所做的政府报告中提到今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5%,这是八年来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今年一季度GDP实际增速8.1%公布之后,还是让市场“意外”,远远低于之前市场预期的8.4%。GDP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速回落,这是“最困难”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其次,经济增速较大幅度下滑是确定的事件。除一季度GDP增速意外降至8.1%外,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了5.2%,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9.7%。3月26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称,今年前两个月,深圳的主要经济数据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这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是非常罕见的。还有更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速下滑是确定的趋势。
让经济增速慢下来,对我国经济而言,是好事而绝非坏消息。我国现有的经济模式、结构、资源、环境和发展方式都不能再支撑持续的“高增速”经济发展。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相对容易。最为重要的是,这将减少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
第三,投资增速和土地财政收入明显下降,这是政府主动调控和“被迫”减少项目投资的结果。地方政府主导项目过多早已超过其融资可承受边界,而地方财政因为土地收入下降已经陷入非常“吃紧”的状态。近日有媒体报道,前两个月,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财政收入都出现了“令人吃惊”的负增长。
在全社会总需求方面,投资和资金需求已开始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中。以新采用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变化观察更有说服力,1月、2月社会融资总量累计同比下降15%以上,比去年四季度单季同比降幅多了整整10个百分点。必须指出的是,这是全社会总需求问题而非货币信贷供应问题,靠央行下调存准率和提高信贷增速,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问题。这点,接下来一两年会看得更加清楚。
第四,人民币资产价格已经进入下降通道,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将成为人民币资产价格下降的“主力部队”。经济和货币两个下降因素都将使资产价格未来完全处于抑制状态。国外投资(FDI)减少和热钱流出及可能来临的强美元周期,都会加重这一趋势。
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将引发资产价格下降,目前10万亿以上的地方债务和57万亿银行贷款,都建立在之前的人民币资产估值基础之上,一旦经济下行、资产缩水,不仅风险巨大而且还将导致银行的抵押物价值需进行全面重估,银行会被迫选择收缩而不是扩张。未来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和项目会减少。同时,银行风险厌恶情绪也会上升。
第五,由于经济、货币信贷、投资等主要因素都处于回落中,中央最担心的通胀可以暂时缓解。除世界原油价格因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高溢价外,其它大宗商品价格都将回落,通胀或不再成为经济中的焦点和重点。若不考虑原油价格,今明两年完全不能排除通缩的可能性。
事实上,我国的社会总需求已经开始进入周期性下降通道。而这个下降通道已经在2008年就开始了,但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意外打乱了中国经济正常的周期节奏,人为的货币、信贷、投资强“刺激”使得总需求突然逆转。
如何理解这个社会总需求下降周期?经济发展的逻辑和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我国过去30多年超高速发展背后的经济货币化、土地资本化已经超额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这些外在因素,使得外贸出口下降,并由此导致外汇收入下降,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社会总需求将出现缓慢的周期性下降。这是理解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和未来趋势变化的一条基础逻辑线,但这却不易被察觉和承认。
最有希望的一年
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国务院就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时间上和内容上看,已经向外界传递出国家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等诸多政策信号。
从温州金融改革试点获批开始,4月12日深圳市出台了金融创新改革方案,紧跟着天津市滨海新区又出台《滨海新区“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媒体披露,湖北武汉也将推出新三板试点,珠三角金融改革方案也已上报国务院。还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快速下降压力下,基于地方利益竞争和政绩考核等多重因素,更加积极地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
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实在是因为这“千层浪”早已酝酿太久,终于在经济下滑压力和中央政策信号的激励下,揭开了中国金融时代的大潮。或许我们即将见证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大戏”开幕。
同时,我们还将见证一个中国金融时代的来临。回看我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从经济角度理解,就是承认商品经济和发展商品经济这么简单。30年的商品时代发展创造出了一个中国经济奇迹。金融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的核心,一个中国金融时代的出现,还将会创造另一个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双奇迹。
再创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双奇迹绝非异想天开。这首先要审视我国目前传统的行政垄断型金融体制和体系。它曾经是中国工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金融体制的核心功能,是帮助工业化战略解决廉价资本的供给问题。这些制度安排便利金融业和特定产业获得廉价资本,但却长期损害了存款人和中小投资者等中产阶层的利益。目前中国制造业几乎全面过剩、房地产泡沫、高利贷蔓延、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均与此有关,同样这种体制和体系早已成为居民由储蓄保值转化为投资高成长新兴产业的瓶颈。
其次,再让我们认清我国的金融和经济现状,我国早已成为制造业和贸易大国,但却是金融弱国。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争夺产业主导权与金融资本控制力的今天,如果没有独立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就不能掌握或参与制定初级产品与高端产品的定价权,即便经济规模做得再大,也难以摆脱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弱势地位。
最后,让我们看看中央政府向市场发出了怎样的金融改革信号。继温州金融试验区获批后,与亚洲和金砖四国及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QFII和RQFII双双超历史放宽额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一倍、允许国内商业银行持有人民币多头头寸等等,目标已十分清楚,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管制放松,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成为结算和储备货币,掌握和参与全球金融与经济的主导权和定价权。
一旦我国解决或开始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金融业落后,再创我国金融和经济双奇迹是完全可能的。现代经济需要现代金融,以史为鉴,1978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第一个中国奇迹,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放松了经济管制,让农村人和城市企业有了更多的经济自主和自由权。而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本质,同样是放松金融管制、行政准入管制,在金融监管下给市场主体更多的自主创业、创新权。
最困难的一年恰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中国金融时代的来临,将会使我国制造业和贸易大国转向制造业和贸易强国,更会使我国由金融弱国变成金融强国。中国金融时代大幕已经打开,就不会再关上。(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延伸阅读: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一:"救温州"将成伪命题 温州新模式或可"救"中国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二:“温州模式救中国”的三个条件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三:“金融温州”是金融中国的前奏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四:“金融温州”最大障碍可能是政策限制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五:理解“温州模式救中国”的要旨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六:民间金融之殇就是温州的凤凰涅槃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七:“金融温州”将助推中国金融时代的来临
“温州模式救中国”系列之八: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两个突破意义
温州金融改革能否带动民资转正
温州“金融特区”可期
温州民间资本“走出去”有深意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