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乱收费整治风暴来袭银行作假忙补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1: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夏心愉

  [ 首先,各银行从年初开始就进行2个多月的自查;其次,4月左右,人行、银监系统进行明察暗访;此外,4月、5月,发改委和物价系统集中进行交叉暗访 ]

  “这次罚款力度太大了,银行人心惶惶。”沪上某银行业内人士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发改委和物价部门正在跨省(市)交叉暗访银行乱收费问题,他所在的银行上海分行收到的罚单已超4000万元。

  “过去只听说过有几十万或一两百万的行政处罚,但从来没有被罚得像现在这样狠,听说外地已经有银行被罚款近亿了。”他说,“监管动真格的了。”

  对于此次专项整治的“暗中部署”,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高层透露,总共有三大步骤:首先,各银行从年初开始就进行2个多月的自查;其次,4月左右,人行、银监系统进行明察暗访;此外,4月、5月,发改委和物价系统集中进行交叉暗访。这次来沪交叉暗访的是陕西有关部门。

  在监管层对乱收费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银行也在积极“忙碌”着,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另类“补课”

  上述业内人士称,由发改委和物价部门开展的类似的银行乱收费整治去年下半年也在几地搞过,亦以对银行分支网点进行突击检查和暗访的形式进行,但这次力度和罚款额度却明显不同。

  根据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资金管理费、额度承诺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

  某批发类中小企业主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近一阶段,他的几家合作银行确实全部停止收取上述中间业务费种。另据透露,部分银行甚至向贷款企业还掉了近一个多月来收取的类似费用。

  不过也有银行不愿把“到嘴的肥肉”再吐出去。上述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支行人士最近暗中的工作,就是把银行一大批可疑的中间业务收入“假戏做成真”。

  他把正在做的事情称之为“补课”。比如,银行曾巧立名目收取贷款企业“顾问费”却从未给予顾问服务的,银行业务员就去找一大堆财务方面的材料,复印以后发给贷款企业,由企业盖章签收,证明接受过了银行的“顾问”服务。

  再比如,银行收取“咨询费”、“评估费”却未提供过相关服务,银行人士就“制作”业务研讨会、金融形势分析会会议纪要,或是“制作”一批评估材料,“倒签”假日期,请贷款企业帮忙签字确认。

  “曲线创收”

  除了上述作假“补课”的手段,银行也在寻找其他的“合法”途径,保证创收。

  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本报记者,凭借“稀缺资源”贷款额度而进行的换存、搭售、收费等是该支行去年创利润的办法。如今银监会下了“七不准”,可分行下达的支行今年利润目标却是去年利润的130%。他称,只要利差保护一日不破,银行总还是指望着靠贷款业务赚钱。“哪里可能一下子设计出那么多‘真’的中间业务?”

  上述中小企业主亦透露,银行还是隐现收费“猫腻”。第一,有银行业务员亲口对他说,此次贷款中少收的1%的中间业务类费用,需要在续贷时加倍收回去。第二,之前在贷款“收费”上网开一面的银行,在3月末存款季度冲量时,似乎理所当然地让他帮忙“买”来存款过账。第三,他发现,近期要求开全额承兑汇票再放流贷的银行少了;但仍有此要求的银行,却把承兑期数由1期加多到2期,即保证金定存1年,企业主需承受2次半年期汇票承兑成本。

  银行收费“第三方化”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据一位4月刚从上海某城商行获得贷款的小企业主透露,他一如从前被要求在贷款下放之前先购买一定额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并且支付一笔“咨询费”。但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银行的新要求是:他需要另找一家企业代他购买理财产品;而“咨询费”也不是支付给银行,而是银行所指定的另一家咨询公司。

  从“息改费”到“费改息”

  银监会下达“七不准”,一定程度上与部分银行过去“注水”的中间业务有关。

  某大行北京分行高层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其实各家银行“肚里早已有账”。他称,监管整治方案一出,银行随即就进行风险测算,对过往业务数据作出成本模型测算,“把过去虚高的‘中间业务收入’未来将要下降的部分抽出来,能够以合规形式保留的保留,能够塞回去的塞回去,塞不回去的就计为今年要承受的利润损失”。

  根据该行数模,他所在的分行预计今年中间业务收入将下滑15%,但因正常业务增长持续,利润预计不会出现下滑。不过据他观察:“那些一直贯穿‘以贷换利’,集中做中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已经过高的中小银行,很可能是此次整治中受冲击最大的。”

  他所谓的收入“塞回去”,是指把那部分本身来自于“息差”而被套以各种名头变身为“中间业务”的收入再度变回“息差”。

  顺着该高层的思路,贷款客户的成本似乎很难有真正大幅下降。某小企业主告诉本报记者,最近的贷款中,银行少收了一些名头的费用,利率上浮比例更高了。

  而这一降一增之间,则体现了银行从“息改费”到“费改息”的反复。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1.04万亿元,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4.9%。而近两年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更是已经达到20%~30%的水平。这一“骄人”业绩背后的“注水充账”现象在本次专项整治中已浮出水面。

  某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拔腿助长”比喻“息改费”。他称,以前银行只有资产和负债两条腿;与国际接轨后,有了中间业务“第三条短腿”,为了弥补短腿,个别基层银行就有了“拔腿助长”做法。为了中间业务收入达标,他称其所在银行的某市分行对公类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全部集中来自于贷款客户交纳的各类服务费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