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深圳男装“成长”有烦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6:35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何可人

  深圳本土的女装品牌享誉全国,尤其在中高档女装领域稳占鳌头,“深圳制造”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然而,在女装市场一片风光的背后,深圳的中高档男装品牌显得“沉默”。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洋品牌入驻对销售渠道的瓜分,以及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本地中高档男装品牌在成长过程中“烦恼不断”。

  男性更爱国际大牌

  深圳的服装企业多数是靠做来料加工起家,一开始就是给品牌做代工或是销售代理,对于品质和潮流的把握谙熟于心。上世纪90年代,这些深圳本地的企业纷纷转型,打造自己的品牌,目标定位直指中高档市场。

  “几年前,国产中高档男装生意比现在好做。”深圳一家知名男装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直言,近年来,在国际一线大牌和国产低档品牌的双重挤压之下,国产中高档男装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国际一线大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对国产中高档男装品牌影响很大。”该负责人说,以前,消费国内名牌的消费者,买不起国际大牌。现在,人们有钱了,出国旅游越来越多,开始发现一些所谓的国际大牌并不昂贵,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发生很大改变。

  “我们自己的西装要1万多块钱一套,国际大牌波士、杰尼亚也是1万多,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怎么选择?”深圳市博柏利是一家香港控股的服装公司,旗下代理三个意大利服装品牌以及两个自由服装品牌,定位都市中高端时尚商务男士。公司负责营运拓展的CEO总裁王鼎元对记者说。“如果碰上大牌打折,一件衬衫、T恤只要三五百元,国产中高档男装在价格上实在没有什么优势。”

  同时,王鼎元认为,由于消费习惯的不同,中高档国产女装的市场比男装要大得多。“比如国内政、商界的成功男性,大多选择阿玛尼、波士、杰尼亚、爱马仕等国际大牌;而同样消费能力的女性,则更多选择玛丝菲尔、哥弟等国产品牌。成功男性比女性更偏爱国际大牌。”

  大型商场偏心“洋”品牌

  国际服装品牌大举“压境”,瓜分国内品牌销售渠道,给国产中高档服装行业带来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一些商场“厚此薄彼”的招商政策,引来一些国产服装品牌负责人的“吐槽”。

  “很多大型商场在招商的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的档次,推出很多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大牌入驻,但是对于国产品牌却‘不屑一顾’。”深圳一家品牌男装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吸引国际品牌,商场不仅给出位置最好、面积最大的铺位,有的还主动提供店铺的装修费用、垫付货款押金,而这些待遇,国产品牌统统享受不到。“国产品牌要来也可以,都往楼上挤,根本做不出业绩。”

  对于刘先生说的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表示无奈。深圳一家广告公司的商业部负责人郑小姐表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掀起高档商业中心的兴建热潮,其中不乏一些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瞄准走高档、精品路线,结果招商失败的例子。“要不就是招不来,要不就是好不容易花大价钱请来国际大牌,结果撑得很辛苦。”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深圳就曾有一家高档百货,因为定位、经营等问题,入驻的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纷纷“出走”撤离。即使如此,一些高档商场招商时偏心“洋”品牌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成本上涨压力加大

  如果说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洋品牌挤占销售渠道这些都是外因,成本上涨经营压力增大则是品牌服装企业必须面临的内部困境。

  “2009年以前,国产品牌男装还没现在这么难。这几年油价飙升,生产、运输、人工,各种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一些企业做不下去只能退出市场。”王鼎元告诉记者:“跟国外大牌比,我们的服装设计、用料、质量一点不比他们差,成本摆在那里。而这些国际大牌因为名气响,产量大,可以压代工工厂的价。”

  “不仅是生产成本,营运成本也高居不下。高档商场进不了,普通时尚百货进入收费高。”一男装企业负责人透露。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国产男装品牌而言,大部分会选择进入本地一些知名的连锁百货商场。“商场要收取很多杂费,但是排队进入的品牌多的是,你不进大把人抢着进。”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吸引顾客,这些商场常常举行各种力度很大的优惠活动。谁家的品牌如果不参加,就没有人气;参加了,就赚不到钱。”

  企业开始积极应对

  “刚刚又涨了一次工资,平均每个工人每月加了200元,现在工人月薪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还要包吃住。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在深圳很难留住熟练工人。原材料价格上涨得也很厉害,今年来进口面料涨价幅度已超过30%。”深圳另一知名服装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本不断上涨是必然趋势。“品牌对消化成本起到很大作用。仅依赖廉价成本模式发展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单纯做来料加工的出口订单,十多年前在深圳就已站不住脚跟。”这也是为什么深圳服装坚持要做品牌的原因。

  面对内忧外患,没有企业可以全身而退。王鼎元说,大环境就是这样,企业唯一的办法就是自立自强。只有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才有去和别人竞争的筹码。

  “去年起我们在经营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对原有的店铺进行了升级,改装成复合品牌的会员制会所。装修格调、购物环境有所提升,顾客反映不错。”王鼎元介绍,升级后的会所销售量有了较大提升,顾客都是现金交易,也加快了资金流动。“未来我们会坚持自己的品牌定位,选择适合的销售渠道、志同道合的经销商,加强我们自己品牌的竞争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