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谨防偏离区域轨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22:0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忽视区域特色 放弃传统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谨防偏离区域轨道
本报记者 姜建生报道
战略新兴产业似乎忽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无论区域本身特征和优势如何,一股脑儿地瞄向了“新能源”等玄乎的概念。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了热饽饽,传统制造业一时间变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上市公司首先成为了风向标。深交所2011年下半年出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现状及特点分析》分析,从各地“十二五”规划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及各地相关上市公司分布看,“同质化”苗头已现,京沪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均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全覆盖,在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别。
上述报告指出,从企业的上市情况分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冷热不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节能环保等具有一定传统产业性质的备受关注,甚至于“过热”,而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由于技术和资源瓶颈难以突破,受到“冷落”。“过于强调产业划分,容易造成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标签的‘偏爱’,以达到尽快实现上市目的。”报告作者佘坚提醒道。
上海证券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外贸面对的困局背后,还有国际经济外部性结构性改变的深刻原因,这就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两大新主题,国际产业正在悄然再度分工,国际定价机制在持续削弱中国,而中国所处地位与影响力很不匹配。
文章表示,在东亚产业分工中,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不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支配与输出关系,而是经济结构的相近性与产业间形成的同质化之间的竞争。而东盟面对其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与中国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表现出群发性的深层次不安,总体上更多地显示出与美日韩等国家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趋势。
在双重压力下,2010年以来,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为数不少的沿海企业正在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据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公布的信息:珠三角地区外迁企业共涉及18个制造行业,占比最大的两类企业是机械和玩具,其次是仪器仪表、塑胶、食品和电子信息,纺织、印刷、钟表、化妆品、家具和工艺礼品行业也占一定比例。从外迁地区看,广东省内占了6成,江西、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区以及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占了近1/4。天虹纺织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包芯棉纺织品供应商之一,早在2006年就在越南投资建厂,如今正准备投建第二个工厂,将更多制造业务转移至越南。
上述观察凸显了本轮经济显现3个重要特点:外部性高、举债周期长、内生性紧缩开始显现。文章最后说,受国际新的产业分工加剧等外部性和内生性紧缩的双重压力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已到“临界点”,产业呈现外溢。经济周期已提前预警。为避免中国经济进入长期通货紧缩,我们在经济战略调整中尤须力避强行抛弃传统优势产业,超越自我条件推进结构调整的强制性政府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