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打新族转战公司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1 05:50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打新股不再有赚钱效应 新股追逐者纷纷离场

  今年以来,监管层重拳遏制新股炒作使得新股上市首日表现节节败退,破发现象比比皆是。统计数字显示,年内45只上市的新股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远大于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打新一族资金的离场。

  而记者了解到,已经平淡多年的“打新债”市场有回暖的迹象,目前已经有券商开始推销“新债提前申购”业务。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债券整体走势好于股票,新债风险较小,但要注意流动性风险。 文/记者杨欣、潘彧

  今年以来,国内两大交易所集体提醒炒新风险引发市场关注。其中深交所日前发文提醒投资者“炒新”风险,并指过度“炒新”涉嫌违规,“后果很严重”。新股原有的诟病以及监管层的重拳出击,使得今年以来打新股成了“烫手山芋”,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抽离。

  打新炒新都亏钱

  对一级市场投资者而言,打新的收益率也并不具备显著的吸引力。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朗玛信息的打新收益率最高,为1.60%,吉视传媒次之,为1.29%。但其他新股的打新收益率均未超过1%,而近期上市的新股打新收益率渐趋下行,汉鼎股份、富春通信、聚飞光电、长方照明、同有科技、云意电气和德联集团的打新收益率均未超过0.15%,上市首日即破发的首航节能打新收益率更为-0.07%。显然,除了在新股发行准备期之前进驻其中的“基石投资者”和PE外,今年上市的新股对A股市场一、二级投资者均未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财富效应”。

  新股追逐者纷纷离场

  打新股十多年的张女士,最近越来越坐不住了。3月下旬,好不容易中签买到一只新股,却没想到遇到破发。她说,这些年来,一直都执著于打新股,每年都能中上几只,行情好的时候,能挣到七八万元,不好的时候,也能挣到一两万元,可没想到这次赔了两万多元,她现在已经准备把打新资金撤离,寻找其他投资渠道。

  正在一家证券营业部大户室内炒股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新股的追逐者。他说,3月8日生效的“限炒令”给热衷炒新的投资者当头浇了盆冷水。

  新股上市破发成为了一种常态。

  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在3月8日及之后上市的30多只新股中,一半新股上市次日至今的阶段跌幅都在12%以上,蓝盾股份甚至下跌了30%。此外,以10日收盘价计,还有8只仍处于破发状态。

  在新股的行情渐渐消退的时候,新债开始重新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当中。

  券商推“新债”

  资深股民张小姐在4月底收到了某券商的短信。令她惊奇的是,这次推荐的,是一个叫做“万家乐公司债”的新债,并称该债券预计5月发行,附第三年末上调票面利率及投资者回售权,预计发行利率区间为7%~7.5%,如有意向可以进行预申购登记。

  该券商相关销售人员介绍说,该债券是由其公司自己承销的。“我们的客户进行预申购登记,去打新债基本都可以中。”并称“这是我们最新的业务,以前我们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新债申购渠道”。

  “打新债”应防流动性风险

  “股票不好做,券商推新债的情况确实有发生。”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向记者表示。他表示,目前债券处于牛市的阶段,打新债的时机较好。而打新债相比起打新股来说,风险相对较小,波动性也不如股市那么大。他认为,在目前的债券市场上,选择购买债券时完全可以选利率高的。“虽然说收益和风险成反比,但是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并未出现一起真正的违约事件,前不久的海龙债违约风波也被成功化解,因此,投资者可以放心选择较高收益的债券。”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债券都向个人投资者发起申购。大部分的债券都只向机构投资者开放申购,个人投资者无法在一级市场购买。同时,范为提醒称,即使打新债成功,也要防范流动性风险。“在我国,债券市场发育并不完善,参与的人也比较少。很可能打新成功之后,想要抛售,但是却没有下家接盘,导致无法完成交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