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龙军:长江流域环保力度尚须加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6 22:1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龙军

  笔者近闻,长江西陵峡口江段出现两条“江猪子”,竟被当作“稀罕事”在民众间广为传播。这说明,当地的环境保护有了回好趋势,当地人们对于环境变好的愿望迫切。

  “江猪子”即为长江江豚,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素有“活化石”之称。这种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及长江干流为主,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那么,为何当地人们会对江豚的出现如此稀罕呢?因为大家有20来年未见过它们了。20年前,大家对其司空见惯,20年后的今天,人们再一次见到它们,议论最多的,不仅是这种久违的动物,而是与久违动物相关的环境的变化。

  不见江豚的20年来,正好是当地及沿江上下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的20年,这种突飞猛进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给当地环境留下了隐患,甚至是难以修复的破坏,有些地区早已超过大自然的承载能力。

  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而不加以保护,迟早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此前,与江豚生活在同一个水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就未能逃脱灭绝的命运。这种在长江中生活存续了2500万年都安然无恙的淡水鲸类,却在当代人类一二十年间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与污染中走向灭绝。

  此间,长江西陵峡口一带的人们目睹到了阔别20年之久的江豚,犹如见到白鳍豚一样高兴,说明当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已经有了重新认识,也说明当地的环境保护正在朝着回好的方向转变。

  当然,还是有人担忧,如果不加以特别保护的话,江豚将在15年左右也走上跟白鳍豚同样的命运。据渔政部门今年1月份调查统计:“目前洞庭湖仅有江豚85头,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在300-400头之间,江豚数量已经少于大熊猫。专家称,在目前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江豚的死亡速度每年在5%-10%之间”。

  尽管有渔政部门官员表示,江豚即将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这种升级,顶多只是给那些捕猎者敲响了违法的警钟。如果仅仅指望通过这一升级来改变江豚赖以生存的江水环境,未免有些天真了。白鳍豚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命运又能怎么样呢?

  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其实就在保护人类自身。

  试想,在250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地球上不知要发生多少灾难,但白鳍豚、江豚却能生存繁衍下来,说明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是超强的。如此超强生存能力的动物都被灭绝,可见人类已把江水污染到了何种程度。假若人类也跟白鳍豚、江豚一样,不经过滤处理而食用与它们同样的江水,恐怕比它们灭绝的更快。

  由此说,我们要做的,不仅应将江豚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更应再快些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大力度地促进长江流域环境保护。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