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金改”的机遇与忧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6 22:25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温州报道

   3日下午,虽然天气闷热,但是在刚刚成立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门口,进进出出的市民仍络绎不绝。此时,距国务院批复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已经过去36天,各路拥来的民间资本也为此“疯狂”了36天。

   “我们刚拿到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70%的股份就已经有了买家,大家都要弄,积极性很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周德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有众多民间资金看好“金改”,来寻找投资机会。

   然而,让拥入温州的民间资本颇为无奈的是,在温州“金改”开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其所能找到的投资渠道寥寥无几。

   实际上,考虑到民间资本大量拥入的风险,温州当地的主管部门如今正有意控制“金改”的进度。“如果将试验比作一扇门,对于把门者来说,门越小越好控制。”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近日就如此表态。

   一边是正在燃烧的火焰,一边是波澜不惊的海水,双方碰撞后,温州金融改革会走向何方,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不过,已经有当地企业界人士开始担忧,温州“金改”进程缓慢,可能会影响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让企业错过转型机会,导致金融改革的效果大减。

  民资汹涌

   “感觉还不错,收益比银行理财高,风险比交给熟人放贷小。”3日,刚刚在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办完登记手续的温州市民吴金宝对导报记者说道,这是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后,他发现的第一个投资机会。

   该中心中介机构之一,杭州速贷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给予放款人的资金收益均在月息1.5%的水平,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

   导报记者在该中心采访了解到,从开业至今,像吴金宝这样来寻求投资获利的市民占绝大多数。

   周德文向导报记者表示,温州人很少将钱存进银行,“去年温州的民间借贷规模达到了1200亿元。”如今,合法民间借贷平台的出现,无疑会更加推动这种投资趋势。

   而与积极的市民相比,部分手握大量现金的民营企业家以及投资机构,热情更为火爆。周德文表示,温州金融改革区设立后,有很多人找他咨询,其中近半是看到了“金改”机遇的民营企业家。

   在3日上午的采访中,导报记者与周德文的对话频频被打来询问最新投资动向的电话打断。“我们刚刚拿到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都是来询问参股事宜的。”周德文说,短短几天内,这个筹划中的小贷公司70%的股权已经有了归属。

   周德文对小贷公司的前景颇为看好,“温州目前有28家小贷公司,据我了解,还没有出现经营风险,年回报率最高可以达到18%,一般也会达到12%左右。”

   周德文现在身兼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理事会主席之职,这一中心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为民间资本找寻投资项目而牵线搭桥,目前中心已经参与发起投资23个项目,涉及资本金额17亿元,今年3月温州商人黄伟健收购全球顶尖六星级豪华邮轮的项目,就是由其经办的。

   “目前整个中心的资金池已经达到150亿元,待考察项目1600多个。”周德文介绍说。

   当然,痴迷于“金改”的资本并非只来自温州。3日,温州市凤翔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娟向导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帮助运作两家温州企业债务重组的事情,拟定的资金提供方是北京一家公司。

  投资受限

   不过,与民间资本的极大热情相比,温州目前仍略显单一的投资渠道,已经让民间资本对“金改”进度产生不满。

   据了解,温州“金改”开始至今,除成立了1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3家民间资本管理中心外,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业内将其原因归结为监管层的谨慎态度。

   “政府的角度是不能当‘小白鼠’,所以比较保守。不过我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应该更大胆一些、更快一些。”周德文的表态或能更多地代表民间资本的看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震宇的表态是,“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温州市金融办在最新回复导报记者的邮件中也强调,下一步工作中,将施行健全机制、稳步推进、防范风险的“稳”字方针。

   同时,银监会迟迟不松口,也让此次金融改革中颇具看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可转村镇银行”前途未卜。据了解,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任主发起人,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想要转为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的股份比例将大大降低。

   “这样一转反而不好,不仅贷款利率要降下来,还要拉一个‘爸爸’来管自己,不能称为真正的民营银行。”周德文说。

   实际上,银监会在此次温州金融改革中最终选择的着力点,仍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存款安全”、防范风险。

   温州市瓯海恒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勤交给导报记者的一份报告中称,如果要防范民营村镇银行风险,还要国家层面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虽然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温州调研时,就保险业支持温州金融改革提出一系列的实质举措,但据了解,民营资金如果想进入保险业,难度较大。

   温州保监分局统研处处长于循向导报记者表示,“民营资本设立保险公司的门槛比较高,从全国情况看,很多省级保险公司依旧在排队等待审批,而市一级的保险总公司更是没有先例。”

   “目前保监会向地方下放审批权限的是区域性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并要求市场进一步细化,不能盲目进入,至今温州没有民营企业提出申请。”于说。

  尚未见效

   一边是热情如火的民间资本,一边是严控风险的监管层,这令温州金融改革的走向越发不可捉摸。导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备受资金短缺煎熬的当地企业主们,也希望改革的步伐能够更大一些。

   3日,导报记者在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遇到了前来咨询贷款业务的张韬。他说自己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由于库存较多,需要20万元的资金保证企业运作。但目前,他手中只有一辆车可以抵押。

   “咨询时我旁边的一个投资者就挺感兴趣,想借钱给我,但是中介说还要看车、走程序,要等一段时间。”张韬觉得有点无奈,毕竟他急需这笔钱。

   导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仅有过一笔交易成交。“主要是很多借款人的抵押物都是二次抵押,这方面受到银行的限制,做不了。”该中心一家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此解释。

   温州市瓯海区一家制鞋厂的王姓负责人4日向导报记者表示,现在企业贷款需要的抵押物不是车就是房产,其他根本贷不到钱,所以感觉“金改”前后的变化并不大。“国外典当公司就可以通过典当各种资产获得资金,在国内却做不了,他们只认房子。”他认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服务依旧有很大提升空间。

   而在周德文看来,虽然受到条件制约,部分金融改革涉及的企业融资渠道因为风险管控问题短期难以实现,比如中小企业发债融资。但是,可以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缓解温州企业的资金难题,“可以成立一家民间资产管理公司,用来收购企业债务。温州企业的底子好,债务打包以后进行处理,不仅可以盘活企业资产,更可以为民间资本找到新的盈利空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