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理想与现实存落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6 22:25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记者 赵婷 青岛报道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突破6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建设2至3座日产水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等内容,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
尽管国家产业政策利好,但计划在今年就向市民提供淡化海水的青岛,却正处于淡化海水是否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争议之中。
“之前预计7月份向市区居民提供淡化海水的百发海水淡化厂,目前仍在设备调试阶段。何时开工,尚不能确定。”青岛市政公用局宣教处处长姜相宜,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4日,导报记者前往被称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建设海水淡化项目———百发海水淡化处理厂,一探究竟。
探营最大合资“淡化”项目
离百发海水淡化厂不远的遵义路上,尘土飞扬,还能看出不久前的施工痕迹,临近的一段滨海路,被蓝色的挡板遮掩,有警示牌提醒行人绕行。
“前段时间遵义路还在铺管道,据说是淡化海水的输水管道,刚铺完没几天。”在遵义路路口,在附近车队工作的司机李毅告诉导报记者。
据了解,此次淡化海水并入市政供水管网,需要建设12公里的输水管道,分为南北两条线。从百发海水淡化厂出来的水,将在南线沿着遵义路的走向奔流,遵义路将有专门的淡化海水输水管多点连接工程。
导报记者辗转找到了百发海水淡化厂的地址———李沧区印江路2号,经过一个废弃的大门,向右转进一条小路,才是百发海水淡化厂的所在地。厂区外部并无“百发海水淡化厂”字样的牌子,简陋的铁门大开,一条泥土小路延伸至厂区内部。
传达室门口挂着一个标有“青岛市市政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第四十七监理部”的牌子,并有一块蓝色标牌提醒:“百菲萨项目部办公室请走1号工地门”。这里的员工所佩戴的工作牌,全部为英文标识,显示着这个项目的外资背景。
在传达室,通过厂区内部电话,导报记者联系到项目人事部一名雷姓经理。与厂区门口的毫无戒备不同,对导报记者的来访,该雷姓经理充满“戒意”:“我们的老板和技术人员都是老外,不接受采访。”对于有关海水淡化项目进展的咨询,她仅表示,“我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
“项目去年才开始,这里很多人员都是新招的。”该项目内部人员介绍,很少有人能找到厂区,即便找来了,也没有人能被允许进入办公室。
据称,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是我国海水淡化领域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天将有10万吨淡化海水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市民家庭,占到青岛市区供水量的15%到20%。到2015年,青岛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4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值增加400亿元。
淡化技术已成熟
在青青岛社区网站上,一篇《喝海水淡化水将严重损害青岛人的健康》的帖子被关注。在该网站论坛中,有网友表达了对海水淡化水的担忧———淡化海水的PH值呈弱酸性,长期饮用可能破坏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同时,淡化海水属于软水,缺乏必要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
“现在海水污染比较普遍,虽然经过技术处理,但是直接饮用并非小事,谁能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青岛市民史磊向导报记者表示,“利用海水可以从工业用水开始,处理过的海水也可用于家庭洗涤、冲马桶等。但让市民直接饮用,则很难接受。”
“百发海水淡化厂采用的是双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处理技术,这项技术已经很成熟。”姜相宜表示。
据了解,百发海水淡化项目的海水取自临近娄山的海水湖,经过2公里的取水管道首先进入工厂内部的海水水库,在水库中进行初步沉淀后,再通过管道输送至预处理车间,开始进行过滤。
过滤环节包括微滤和超滤,主要是过滤掉水中的杂质、微生物和悬浮物,之后再经过一级、二级反渗透处理,使经过反渗透膜的水中只包含水分子及微量元素。
经过以上工序后,海水就分为了浓盐水和淡水两类,浓盐水会从排水管道排入大海,淡水则经过二次添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后,达到标准,投入使用。
“淡化出来的水太干净了。”上述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内部人士表示,淡化出来的水是超级纯净水,过滤得很干净,以至于任何矿物质都没有,但不能直接饮用,要先进入自来水厂进行处理。
是否听证尚未确定
数据显示,青岛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
“青岛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一旦出现‘水荒’,通过技术淡化出的海水就是救命水。”姜相宜说。在他看来,海水淡化对青岛来说,非常必要。
“7月份就要出水了,现在管道都已经铺设完成。”上述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内部人员称。
“现在设备还在调试中,至于说要调试多长时间,还不能确定,很难说7月份就通水。具体工作是企业来做,我们负责监督。”姜相宜表示。
将淡化海水并入市政供水管网,关乎岛城的每个市民,在此之前是否举行听证会,姜相宜表示,“在最终入网之前,肯定要论证出一套方案。是否要听证、如何入网对接、水价如何调整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论证解决。”
“淡化海水最终将并入市政管网,这点是肯定的。”他说,政府一定不会损害群众健康。
产业前景无争议
“海水淡化产业的前景是没有争议的。”6日,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王海增教授向导报记者表示,饮用淡化海水在我国是件新鲜事,但已广泛出现在许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都在进行海水淡化,我国的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的比重很低。
推广海水淡化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观念和舆论。“事实上,现在淡化海水最大的需求在工业领域。”他说。
“从理论上讲,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经其处理的水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冯丽娟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才是淡化海水推广的关键问题。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海水淡化的成本每吨在6元到13元之间,其中设备占到了60%,其次是每生产1吨淡化水,就需要4千瓦时电。根据测算,在我国,每吨淡化海水的生产成本在5.45元左右。百发海水淡化项目,一吨也同样需要消耗4千瓦时电。
“水价是否会变动还不清楚,需要通过论证。”姜相宜表示。
冯丽娟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谨防海水淡化企业为缩减成本而降低淡化海水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