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振亚的大能源观:从国际视野审视问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01:4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王戈

  以电价改革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近年来吸引了产学研各界的高度关注。电改启动十年,成效几何?未来路在何方?虽然市场化的方向已成共识,但在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实现路径上,分歧依旧不少,甚至有人认为“电改基本不成功”。在这些争论中,倾听国家电网“掌门人”的声音无疑尤为必要。

  翻阅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日前出版的新著《中国电力与能源》,笔者发现针对目前中国电力、能源领域的重大问题几乎都阐述了他的观点。刘振亚在电网系统工作了30多年,既从事过基层的技术工作,也参与过2000年前后的电网改制,对整个国家电网的运营体制有着深邃的思考。这本新著可以视为他30多年来思考的结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大能源观”。

  国家电网公司本身就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在这本新著中,刘振亚明确地提出“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形成多买方和多卖方的电力市场”的观点。也就是发电端竞争,开放售电端市场,监管电网环节,这有利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符合广大电力用户的根本利益。

  围绕电改,近期该做什么,远期又有哪些规划,书中也都有明确的分析,这对于推进电价改革,以及电价机制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譬如,目前正在推行的“阶梯电价”,就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尝试。

  不难看出,“市场与监管”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特别是在低碳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支持可再生能源,这些都赋予了电力体制改革新的内容。

  除了电力体制改革,中国的能源战略转型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刘振亚在书中认为,中国能源战略转型至少包含以下五个趋势:一是能源结构由高碳型转向低碳型;二是能源利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高效型;三是能源配置方式由就地平衡型转向大范围优化配置型;四是能源供应由国内资源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资源统筹利用型;五是能源服务由单向供给型转向智能互动型。

  一个正在成为各界共识的观点是——在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中,不仅要考虑能源开发、转换、输送等环节,也要重视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在中国,因为能源资源价格相对偏低导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譬如,有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过于粗放,一些居民对消费用电不敏感。实行阶梯电价,不仅可以更好地衡量资源的价格,同时也可以抑制能源终端浪费。同时,简单地以平均成本作为电价,实质上是用电量少的居民在补贴用电量多的居民。通俗而言,用电量少的一般是低收入居民,也就是低收入者在补贴高收入者,是经济落后地区居民在补贴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居民。

  纵观今后的能源战略转变,倘若终端要实现高效清洁则必然要反映在电能上。刘振亚所提出的能源终端消费重新评估了今后的电能需求。中国优化能源结构要求降低煤炭及石油消费比重,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一次性能源消费,使能源来源和能源品种多元化,促使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由低效高污能源逐步转向高效优质能源,随着中国电气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电能为终端能源消费的需求会进一步旺盛。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涵盖了能源产业链、能源政策、能源市场的“大能源观”,从经济转型、能源转型到国际竞争转型等角度,提出了中国能源未来发展的思路,是非常完整的对能源发展的思考,对国家能源发展政策制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另外,《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也从国际视野来审视中国电力和能源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格局的博弈早已超越国界,不管是技术上的创新,如智能电网,还是能源价格,已经成为大国之间的角力。正因为洞察到这种局势,中国能源行业近两年“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与能源领域世界一流的公司相比,中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未来一方面,国内电力企业需要理顺体制,“强身健体”;另一方面,“走出去”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者系本报编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