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高原期投资难度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7: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高原期投资难度高

  

  1999 年到2008 年,中国原油消耗量年增长率6.6%,但产量增长率只有1.9%,同期天然气消耗年增长率15.8%,产量年增长13.1%。2009年及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为20367万及23931万吨,分别上升13.9%和17.5%,天然气进口量为554万和936万吨,分别上升65.8%和69.4%。

  Donglas-West wood估计,2008至2012 年全球陆上管道投资1800亿美元,其中亚洲占420亿美元;中国在2003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估计在2012年超过美国。

  上述因素是石油价格在过去十年大升的部分理由。未来中国要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估计2030 年天然气将占总能源消耗量的25%或以上,参考过去中国对石油价格影响,相信未来十年天然气售价看涨,今年投资天然气股有如2003 年投资石油股道理一样。

  龙头股才能获利

  恒指由2月20日开始的调整至今仍继续,因为内地民企进入第二轮汰弱留强期。中国内地最大威胁是通胀,到去年年底通胀率渐受控制。这是去年12 月起人行逐步放宽银根的理由,亦是恒指由去年10月反弹至今年2月的原因,3月份中国内地新增贷款较2月上升40%,银行又再次略为收紧贷款。

  中国内地通胀问题渐受控制并不代表一切没事,上证指数至今仍未走出下降通道, 西班牙10年期债券利率重返6厘,The pain in Spain 会否引发panic in the market(市场恐慌)?当欧洲和美国GDP同陷低增长期,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1978年到2007年是中国内地经济百花齐放期,2007年10月开始中国内地经济亦进入高原期,亦即汰弱留强期(香港经济1997 年进入高原期后,由1997年第三季到2003年第二季房地产大幅回落,2003年第二季至2011年第三季房地产回升)。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A股跌到 “四脚朝天”,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A股完成大升后又再出现大调整。内地房地产自 2011年第三季开始进入回落期。

  在经济高原期是winner takes all,即任何行业只容许少数成功者(占总数10%左右),淘汰大量失败者(占总数90%左右)。只有买中行业中的龙头股,才可获利。

  在经济高原期做投资属高难度动作,往往周一股市上升1%,周二又回落2%。《泰坦尼克号》3D版上月在港上映,再次提醒大家这个世界没有too big to fail,即没大得不能沉这回事!自2007年至今,多少大企业、大银行如非政府挽救早已沉没。

  楼价与人均收入息息相关

  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后,金价在过去40 年上升了很多,楼价升幅更大,扣除CPI升幅后计,香港楼价升幅最大,其次是英国(接近5 倍)、澳洲(接近4 倍)、加拿大及美国(接近3 倍);日本在1990 年之前升幅很大,经过20 年回落后,目前楼价扣除CPI已重返1971年水平。

  过去全球楼价上升周期一般可长达7至8年,回落期5年左右。全球楼价大部分时间升幅略高于CPI2个百分点左右。例如CPI 上升3%则楼价全年可上升5%。

  但1980至2006年,全球楼价大部分升幅的理由是因为利率回落。推动楼价上升的主要力量来自当地人均收入上升,例如1970 至1997年香港人均收入由3000美元上升到30000美元,是推动楼价上升的主要动力。其次是通胀,例如1970 至1980 年香港CPI 升幅很大,令楼价升幅更大。然后,才是利率回落期,例如1980年供楼利率由22厘回落至2012年的2厘左右。其他也包括如土地供应、政治因素等。

  来自全球其他国家的经验,楼价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段是人均收入由2000美元升至20000美元那段日子,人均收入低于2000美元的地区或国家,楼价上升幅度很慢,高于20000美元后楼价升幅亦减慢。高于30000美元后吸引力更大减,例如欧洲不少国家过去40年楼价升幅只同CPI升幅接近,日本今年楼价扣除CPI后亦重返1971年水平。

  上述因素可解释1997 年至今,内地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上海及 北京楼价翻两番,反之香港楼价今年才重返1997年水平的理由。因为到了1997年,香港人均收入已达30000美元。而1997年内地一线城市人均收入刚进入2000 美元。自去年9月起,内地一线城市楼价已开始出现小房小跌、大房大跌。

  在经济高原期,理性投资者经常感慨面对非理性的市场,资产价格可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上升下降 50%或以上。例如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数从16800 点起步,经历过三次大上大落,今天恒指同1997年8月比较,只上升小许,但波幅却可以杀死人。

  楼价亦一样,由1997年第三季回落到2003年第二季后又上升,重返1997年水平。香港经济是否自2007年10月起进入K周期理论中的回落期?即只有放松银根期,才能刺激股市及楼价上升?例如2009年8月人行开始抽紧银根,A股便立即跪底,今年5月面对美国OT2结束后美股又如何?在经济高原期只要避过回落期(例如香港1997至2003年),仍有6年好景。

  找撒旦管制魔鬼?

  在经济回落期投资有如逆水行舟。过去22年日本股市证明:人为低利率不能鼓励健康的投资,反而孕育大量错误的投资,只会延长经济衰退期。

  低利率政策不但带来资产泡沫及负债上升,当泡沫爆破后更进入漫长回落期。今天香港的租金如此昂贵,可拖垮大量正常行业。资金成本的不合理引发非理性消费,例如一部iPhone 售价相当于白领半个月薪金。

  传媒亦废话连篇,例如认为港股回落是因为欧债危机,但去年10月的欧洲股市却上升!认为金价上升是因为石油有价,但去年10月至今却出现金价回落、油价上升。大行报告亦变成向客户推介个别股份找生意之用,而非深入分析行业的盛衰周期及个别股份的优点同缺点。

  低利率政策令富者愈富带来社会不公义,一般市民希望透过政府去纠正社会不公义,而忘记低利率政策的始作俑者是美国政府,“找撒旦去管制魔鬼”,可行吗?许多人认为,量化宽松令货币供应大增后,迟早令高通胀期重临。2008年9月15日雷曼出事,2009年3月推出QE后美联储购入1.75万亿美元长债, 2010年11月再购入6000亿美元长债, 即美国新增货币共2.8万亿美元,但至今为止,高通胀并没有在美国出现。

  2011年11月美国M1增长率高达34.1%,为何去年美国CPI升幅仍如此低?从1994年后的日本情况所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上升的同时如货币流速不升则对CPI影响有限,因为新增货币都滞留在银行用作买国债而非借给工商界,结果只令国债价格上升、孳息率回落。

  今天应否buy China?

  中国外汇储备由2001年1月的1700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12月的3.2万亿美元,今天中国已不缺乏外汇。中国私人消费占GDP 比重却由2000年的46%,下降至2007年的36% ,私人及公众消 费由占GDP的62%下降至49%,反之储蓄率由占GDP的38%,上升至51%。消费不足、 储蓄率太高威胁中国GDP 进一步增长,2008年11月政府已着手刺激内部消费,今年是否 Buy china now的日子?

  过去中国内地生产成本较其他出口国平均低30%,2007年5月,随着人民币升值及内地工资大幅上升,令内地生产成本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势逐渐下降,内地制造业必须大量投资新器材取代人手,因此出现2008至2011年制造业青黄不接期。踏入2012年,此一过渡期是否已完成?

  4月份回上海小住一个多星期,发现大量新商场已在各区建成但消费不足,大部分新建商场内的商店皆蚀本经营。如何减少储蓄刺激消费?以上海为例,一般人每月收入只有 3000、4000元人民币,但消费品(以香港人常用者为例)售价却较香港高出30%,例如到餐厅喝杯东西需30元人民币,一份相当于香港“大家乐”水平的午餐,收费50 元人民币,至于到高级餐厅消费例如“铁板烧”,收费400元人民币一份,高级酒楼内的虾饺、烧卖,一笼收36 元人民币,蒸条东星斑收960元人民币,更非大部分人可负担。

  可以说,内地消费品售价偏高是内地消费不足的理由,情况同1990年前日本相似。竞争不足、 进入市场成本太贵,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开中门,吸引更多供应商加入竞争令消费品售价下降,内部消费才可兴旺起来。

  去年中国个人税率已减少,但间接税仍十分高(政府2011年税收中70%来自间接税),间接税不但导致物价高,同时令物资及服务流转率下降,影响经济繁荣,而香港是最少间接税地区之一。政府必须减税去刺激经济增长。今年4 月,中央已开始讨论如何降低(或取消部分)间接税去刺激经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