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树年:十二五东北振兴突出科学协调创新主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14:49 来源: 《中国投资》

  文/《中国投资》 刘斯斯

  《规划》继续强化了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基地一保障区”的定位,同时增加了“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的定位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东北地区下一步发展指出了明确目标。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一直是政策着重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巡视员王树年对本刊记者表示:《规划》明确指出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并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结构优化、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发展内容。

  强化东北“四基地一保障区一枢纽”定位

  《中国投资》:作为指导“十二五”时期东北振兴的纲领性文件,本次规划确立的指导思想是怎样的?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发展目标?

  王树年: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达到4.5万亿元,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重大装备自主化成绩斐然,百万千瓦核电装备、百万伏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极大提升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农业贡献突出,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1446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2155亿斤,为全国粮食实现“八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攻坚取得了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沿海沿边开放同步推进,利用外资大幅提高;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新农合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4.3%以下,改造棚户区1.3亿平方米,惠及650万住房困难群众。

  “十二五”时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巩固和扩大振兴成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奠定全面振兴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批复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振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是新时期振兴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规划》明确指出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着力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经济转型取得更大进展;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高。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协调发展、资源环境、社会民生和改革开放。

  具体来说,《规划》提出了6个方面的振兴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城镇化率达到60%,3次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东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达到新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三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创新局面。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多元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就业、贫困等民生问题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分别达到37.5%和38亿立方米,重要草原、湿地、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沙地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是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积极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确保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7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310万套,实施社会保障卡建设工程,发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卡7500万张。

  六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国有林区和国有垦区改革,全面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积极推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规划》继续强化了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基地一保障区”的定位,同时增加了“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的定位。总地来说,科学发展的主题更加突出,协调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创新发展的举措更加具体。

  “十二五”

  继续推进各重点领域工作

  《中国投资》:在《规划》指出的主要任务中,东北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建设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请您谈一谈相关工作的意义和设想。

  王树年: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基地,地位极其重要,发展潜力巨大。坚持把农业和农村作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和重中之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靠适度规模经营,靠农业科技进步,靠经营机制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出一条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大农业发展之路。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巩固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完善农业基础条件和支撑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支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在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三是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场县共建”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发挥好各类强农惠农资金的作用。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

  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六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和社会管理,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中国投资》:东北地区老工业升级改造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本次《规划》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有关发展壮大服务业的内容,您认为东北地区发展这一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王树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除了要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壮大服务业。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6.7%,低于全国水平,三次产业发展很不协调。为此,《规划》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东北地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一是要发挥东北地区工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认真落实《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技术转移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科技支撑服务业,咨询策划、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拓展服务功能,完善交易品种体系,加快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二是要发挥城乡需求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城市人口相对集中,要充分发挥这一比较优势,提高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家庭服务业,积极发展体育、文化等服务业。充分挖掘东北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建设国际一流的冰雪、森林、草原、湿地、海滨等旅游目的地,塑造东北生态休闲旅游品牌。

  三是要发挥东北地域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发展以出版印刷、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等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彰显东北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推动东北地区特色文化“走出去”。

  《中国投资》:东北地区是资源型城市比较集中的地方,《规划》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将集中解决哪些问题?有什么政策措施?

  王树年: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枯竭型城市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累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等。解决资源型城市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城市全面转型,实现科学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接续替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推进产业转型,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支持接续替代产业项目和集聚区建设,统筹布局建设一批接续替代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努力形成特色突出、配置高效、设施完备、生态友好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完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并提高使用效益,增加资源型城市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加强金融机构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融资支持。

  二是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把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和项目建设对就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努力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加强资源型城市矿山生态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废弃露天矿坑、矸石山、沉陷区和深部采空区等重大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支持在阜新、抚顺等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试点。完善资源型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设施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集聚。

  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企业关闭善后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开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东北地区着重优化能源结构

  《中国投资》: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这一章中,《规划》特别提到了“促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的内容,能否请您从东北地区能源发展的角度谈一谈相关工作。

  王树年:东北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长期高强度开发使传统化石能源产量逐年下降,振兴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加大,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均已成为煤炭净调入省。“十二五”期间,坚持节约优先,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能源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对东北地区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提升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稳步推进蒙东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综采机械化和安全生产水平。积极推广应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鼓励发展大型、清洁、高效火电机组。支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加强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及外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稳定大庆、吉林、辽河、二连油田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量总体略有增长。

  二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蒙东地区和吉林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加快辽宁、黑龙江风能资源较丰富、电网接入条件好地区的风电开发。大力推广太阳能与建筑、设施农业结合,扩大示范工程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农区、林区发展生物质发电、成型燃料、气化等综合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组织实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代木能源”工程。建成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以整体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原则,积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开发利用煤层气,有序发展煤制天然气和煤基多联产项目,建成阜新煤制天然气工程。发挥吉林、辽宁油页岩资源优势,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根据国家布局发展油页岩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在大中城市规划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或背压式热电机组,在工业热负荷大的地区优先发展背压机组。因地制宜应用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节能供热技术。在中小城市建设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鼓励在风电集中开发区域,采用蓄热电锅炉,利用低谷风电供热。加强城市配套供热管网改造。

  四是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大型煤电、风电基地外送通道和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逐步完善东北地区天然气、原油及成品油输送管网。加强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俄天然气合作进程,扩大原油、电力、煤炭贸易规模。研究推进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核准与建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